奇书网

奇书网>盛世医女 > 长安物价高盘算生计愁开销(第1页)

长安物价高盘算生计愁开销(第1页)

清晨的长安城,在一阵清脆的鸟鸣声中苏醒。仁心堂后院的药材晾晒区,林薇正弯腰将晒干的百合、麦冬收入陶罐,指尖轻触干燥的药材,隐约还能嗅到残留的淡淡药香。昨日改良的药方让她满怀期待,但一想到今日需前往城中采买短缺的药材,她脸上的笑容不禁淡了几分——自来到长安,她早已体会到此处“寸土寸金”的物价,每次采买都如同割肉般心疼。

“林薇姐,你这是要去城里买药材吗?”春桃端着一盆清水从厢房走出,见林薇收拾药篮,好奇地问道。

林薇直起身,轻拍手上的药粉,无奈地笑了笑:“是啊,当归和桂枝都快用完了,再不去买,下次有病患来就抓不出药了。只是想到长安的药价,我心里就发怵。”

春桃放下水盆,凑到林薇身边,压低声音说:“我听说西市的药铺最近在搞活动,甘草和陈皮能便宜些,不过当归和桂枝是常用药,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上次我陪张婶去买米,掌柜的说今年收成不好,米价都涨了两成,更别说药材了。”

林薇叹了口气,将药篮挎在肩上:“没办法,再贵也得买。我先去前堂跟师父说一声,早点出发,争取赶在午时人少的时候回来。”

来到前堂,苏景正坐在案前整理医案,见林薇挎着药篮,便知她要去采买。他放下毛笔,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递给林薇:“这里有五十文钱,你先拿着。西市的‘同德堂’药铺我认识,你报我的名字,或许能让他们多给些优惠。”

林薇接过钱袋,指尖感受到铜钱的重量,心中却泛起一阵酸涩。她知道仁心堂的收入本就微薄,多数时候只能收些粮食或布料抵药费,苏景能拿出五十文钱,实属不易。“师父,这钱会不会太多了?我尽量省着花,争取用最少的钱买够药材。”

苏景笑着摆了摆手:“钱是小事,药材的质量才是关键。你记住,咱们仁心堂的药,绝不能用次品,哪怕多花些钱,也要保证药效。要是钱不够,就先欠着,等下次有病患付了诊金再还。”

林薇用力点头,将钱袋小心地塞进袖口,又仔细询问了“同德堂”的位置,才转身走出医馆。

出了城郊的小巷,林薇沿着青石板路向长安城中心走去。清晨的街道上已是一片热闹景象,挑着担子的小贩沿街叫卖,卖包子的蒸笼冒着热气,香气扑鼻。她忍不住停下脚步,看着蒸笼上的招牌——“肉包两文钱一个,菜包一文钱两个”。在现代,这样的价格不值一提,但在大唐,一文钱能买两个馒头,足够一个成年人吃一天。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钱袋,咽了咽口水,还是转身继续前行——现在不是解馋的时候,药材才是重中之重。

走到西市门口,林薇被眼前的景象震撼。街道两旁商铺林立,绸缎庄、瓷器铺、药材行一家挨着一家,来往的行人摩肩接踵,既有衣着华丽的富商,也有衣衫朴素的百姓。她随着人流往里走,很快便找到了“同德堂”药铺。

药铺的掌柜是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人,见林薇走进来,连忙热情地招呼:“姑娘,想买些什么药材?咱们这儿的药材都是上好的,保证货真价实。”

林薇拱了拱手,客气地说道:“掌柜的,我是城郊仁心堂的学徒,奉苏景大夫之命来采买药材。苏大夫说,您这儿或许能给些优惠。”

掌柜的一听“苏景”二字,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原来是苏大夫的人!苏大夫的医术可是远近闻名,咱们都是老朋友了。姑娘尽管挑,我肯定给你最实在的价格。”

林薇心中一喜,连忙报出所需的药材:“掌柜的,我要当归五钱、桂枝三钱、甘草两钱、陈皮两钱,还有一些纱布和棉线,您看多少钱?””

掌柜的熟练地从药柜中取出药材,放在秤上逐一称量,边称边报价格:“当归二十文钱一钱,五钱就是一百文;桂枝十五文钱一钱,三钱四十五文;甘草八文钱一钱,两钱十六文;陈皮六文钱一钱,两钱十二文;纱布和棉线算你八文钱。总共是一百文加四十五文加十六文加十二文加八文,一共一百八十一文钱。”

林薇听到“一百八十一文”这个数字,顿时愣住了。她连忙从袖口掏出钱袋,倒出里面的铜钱,一数才五十文,连零头都不够。她脸上泛起红晕,尴尬地说道:“掌柜的,我只带了五十文钱,能不能先欠着?等下次我带够了钱再来还。”

掌柜的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看在苏大夫的面子上,我就先给你记着。不过姑娘,不是我不肯通融,现在药材进价越来越高,我这也是小本生意,实在不容易。你下次来的时候,可得把钱带上。”

林薇连忙道谢:“多谢掌柜的,我一定尽快还您。您先给我当归两钱、桂枝一钱、甘草两钱、陈皮两钱,还有纱布和棉线,剩下的药材我下次再来买。”

掌柜的叹了口气,重新称量药材:“当归两钱四十文,桂枝一钱十五文,甘草两钱十六文,陈皮两钱十二文,纱布和棉线八文,一共九十一文。你带了五十文,还欠四十一文。”

林薇接过药材和纱布、棉线,小心地放进药篮,又向掌柜的道谢后,才匆匆离开药铺。

走出“同德堂”,林薇的心情十分沉重。她看着药篮里少得可怜的药材,又想起医馆里等待用药的病患,心中满是焦虑。她沿着街道慢慢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米铺门口。铺子里的掌柜正在大声吆喝:“新米上市,五十文钱一斗,快来买啊!”

林薇停下脚步,心中默默计算:一斗米大概能吃半个月,五十文钱一斗,一个月就是一百文钱。仁心堂里有苏景、春桃、张婶和她四个人,一个月光买米就要四百文钱,再加上买菜、买油盐酱醋,还有药材的费用,每个月的开销至少要一千文钱以上。可仁心堂的收入却不稳定,有时候几天都收不到一文钱,只能靠病患送的粮食、布料勉强维持。

她摇了摇头,不再想这些烦心事,转身向医馆的方向走去。路过一家布庄时,她看到橱窗里挂着一匹蓝色的粗布,掌柜的正在向顾客介绍:“这布质量好,耐穿,八十文钱一匹。”她摸了摸自己身上洗得发白的衣服,又想起春桃那件袖口磨破的裙子,心中更是无奈——在长安,连买件衣服都这么贵。

回到仁心堂时,已经是午时了。春桃看到林薇回来,连忙迎上去:“林薇姐,你怎么去了这么久?药材买齐了吗?”

林薇摇了摇头,将药篮递给春桃:“只买了一点,钱不够,剩下的先欠着了。长安的物价实在太高了,咱们以后得想办法省着点花。”

苏景听到两人的对话,从里屋走出来,问道:“怎么回事?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林薇将采买药材的经过告诉了苏景,又说起了长安的物价和医馆的开销。苏景听完,眉头也皱了起来:“我也知道现在日子不好过,可咱们开医馆,总不能看着病患受苦。这样吧,以后咱们尽量少买些贵重的药材,多用些常见的草药替代。另外,我再去城郊的几个村子看看,能不能收到一些农户自家种的药材,价格或许能便宜些。”

林薇点了点头:“师父,我也想办法。我记得山里有很多野生的草药,比如蒲公英、金银花、车前草,这些草药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咱们可以去山里采一些,既能节省药材钱,又能保证药效。”

春桃也说道:“我也能帮忙!我从小在山里长大,认识很多草药,我可以和林薇姐一起去山里采药。”

苏景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好,那就这么办。咱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渡过难关。张婶已经做好午饭了,咱们先吃饭,下午再商量怎么去山里采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