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穿越之盛唐女法医 > 医馆缺药材四处奔波寻货源(第1页)

医馆缺药材四处奔波寻货源(第1页)

一场秋雨过后,长安的气温骤然下降,仿佛瞬间被拽入了冰窖。清晨,林薇推开医馆的门,只见庭院里的梧桐树叶已落了大半,金黄的叶片铺满青石板,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她裹紧身上的薄棉衫,踩着落叶走到药材晾晒区,指尖轻轻拂过晾晒的金银花——经过三日的日晒,药材已彻底干燥,捏在手中极易碎裂,凑近鼻尖能闻到清苦中带着甘甜的药香。她小心翼翼地将药材收进陶罐,贴上写有“金银花治风热感冒”的标签,心中却始终悬着一块石头:再过一月便是冬至,去年寒冬时,医馆因桂枝、麻黄短缺,让好几位风寒重症病患苦等半日,今年绝不能再出这样的纰漏。

“林薇姐,你又在琢磨药材的事啦?”春桃抱着一捆刚从库房翻出的厚棉布跑过来,棉布上还带着淡淡的樟脑味,是去年冬天用来防潮的。她见林薇对着陶罐出神,便将棉布放在石桌上,凑过来看,“这些药材看着够多了呀,张婶刚还说,灶房的柴火都备足了,今年肯定冻不着。”

林薇摇了摇头,指着药柜中仅剩半罐的桂枝说道:“你忘了去年腊月,李家庄的王大爷顶着寒风来医馆,咱们连最后一点桂枝都用完了,只能让他先喝生姜红糖水顶着,第二天去西市药铺借了药材才熬好药。今年寒冬来得早,风寒病患只会更多,这些药材远远不够。”

春桃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可不是嘛!去年我还跟着你去西市借药,那药铺掌柜的脸拉得老长,还是看在师父的面子上才肯赊给咱们。咱们得赶紧多备些药材,桂枝、麻黄、生姜都得充足,还有治疗咳嗽的百合、麦冬,去年好多孩子咳得睡不着,全靠这些药撑着呢。”

两人正说着,苏景提着一个竹篮从门外走进来,篮子里装着几株带着泥土的麻黄和桂枝,叶片上还沾着晨露。“你们的话我在门口都听见了。”苏景将竹篮放在石桌上,拿起一株麻黄,指尖顺着茎秆轻轻摩挲,“我今早去了城郊的药田,今年雨水充沛,麻黄和桂枝长得比去年粗壮,只是药田面积有限,采下来的药材最多够咱们用十天。剩下的,还得靠进山采野生的,再去西市补充些稀缺的药材。”

林薇接过麻黄仔细查看,茎秆中空、色泽黄绿,确实是上等的好药材。她心中已有了主意:“师父,咱们分三路筹备吧。您和赵虎大哥带着猎户去青龙山采野生草药,他们熟悉山势,能找到蒲公英、柴胡这些耐寒的药材;我和春桃去西市采购当归、党参这些药田没有的药材,顺便多买些生姜、红糖,冬天煮生姜红糖水给病患驱寒;张婶留在医馆整理库房,把药材按‘风寒’‘咳嗽’‘冻伤’分类存放,再把闲置的厢房收拾出来,万一有重症病患需要留医,也能有个暖和的地方。”

苏景点头赞同,又叮嘱道:“青龙山深秋多雾,我会让猎户们带上火把和铜锣,以防野猪和熊瞎子。你们去西市采购时,记得跟同德堂的刘掌柜提一句,就说去年他赊药的情分,今年希望能多给些折扣。如果当归、党参不够,请他尽快调货,我们可以先付定金。”

次日天还未亮,苏景便带着赵虎和五名猎户出发了。林薇和春桃则背着沉甸甸的钱袋,赶着医馆唯一的旧马车前往长安西市。辰时的西市早已热闹非凡,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卖胡饼的摊位飘出芝麻的香气,卖绸缎的伙计站在店门口招揽客人,偶尔还能看到穿着胡服的西域商人,牵着骆驼悠然走过。

两人直奔同德堂药铺,刘掌柜正趴在柜台上算账,见她们进来,立刻放下算盘迎了上来:“林姑娘、春桃姑娘,稀客啊!快请坐,我让伙计沏壶热茶。”

“刘掌柜不用麻烦,我们今日是来采购过冬药材的。”林薇拿出早已列好的清单,递了过去,“您看,桂枝五十钱、麻黄四十钱、当归三十钱、党参二十钱,还有生姜五十斤、红糖十斤,这些您这儿有现货吗?”

刘掌柜接过清单,眯着眼仔细端详了半晌,眉头逐渐紧锁:“桂枝、麻黄、生姜、红糖都有现货,唯独当归和党参,库房里仅剩当归二十钱、党参十钱。前几日长安城内几家大医馆纷纷前来囤货,我这里的存货也变得紧俏。若要凑齐你们所需的量,恐怕得等上三天,我会让伙计去城外的药庄调货。”

林薇心中一紧,追问道:“刘掌柜,能否再快一些?再过几日天气会更冷,病患若等着药材救命,实在耽误不得。”

刘掌柜叹了口气,无奈道:“林姑娘,并非我不愿帮忙,药庄到长安需走两天水路,再快也得三天。这样吧,我给你们留着,货一到便立刻派人去仁心堂送信,绝不让你们耽误使用。”

春桃在一旁轻轻拉了拉林薇的衣角,低声劝道:“林薇姐,三天就三天吧,总比没有强。”林薇点了点头,再次看向刘掌柜:“那生姜和红糖能否便宜些?我们冬天要给病患煮生姜红糖水,用量确实很大。”

刘掌柜笑容满面地摆手道:“看在苏大夫的面子上,生姜按八文钱一斤,红糖十五文钱一斤,这样的价格在整个西市都难觅其二。我再额外赠送你们两斤甘草,煮茶时加一些,能调和口感。”

两人连声致谢,随即跟随伙计前往库房搬运药材。桂枝和麻黄被装在粗布袋中,每袋沉甸甸的足有十斤。春桃费力地搬起一袋,脸色涨得通红,林薇见状赶紧上前帮忙。库房角落里堆放着饱满新鲜的生姜,伙计热心地装了五十斤,又额外添了几斤:“姑娘们心善,这些生姜就当我的一点心意,天寒地冻,煮水喝能暖身。”

搬完药材后,林薇突然想起冬日里常见的冻伤问题,便问道:“刘掌柜,您这儿有当归、红花、花椒吗?冬天百姓们手脚容易冻伤,我们打算制作一些冻伤药膏。”

刘掌柜眼睛一亮,转身从内柜取出两个陶罐:“真巧!我上周刚进了一批优质的红花和花椒,当归也有新鲜货。你们制作冻伤药膏,我再给你们配上一些甘油,这可是从西域运来的,混入药膏中,涂抹起来滋润,冻伤愈合得更快。”

林薇闻言大喜,随即又添购了二十钱红花、十钱花椒和五斤甘油。付清款项后,两人赶着马车踏上归途。春桃望着马车上堆积如小山的药材,兴奋地说:“林薇姐,咱们这次采购了这么多,冬天用药肯定绰绰有余!”

回到医馆时,张婶已将库房整理得井井有条。她在库房内搭建了多层木架,将药材按类别有序摆放,并在木架旁放置了几个炭盆,以防药材受潮发霉。“姑娘们总算是回来了!我刚把厢房收拾妥当,铺了两床厚棉被,若是有病患需留医,便可在此安顿。”张婶一边协助卸下药材,一边说道。

接下来的三天,众人各尽其责。张婶每日在灶房熬制生姜红糖水,分装于十几个陶罐中,置于医馆前堂,以便病患随时取用;林薇和春桃则忙于制作冻伤药膏——将当归、红花、花椒研磨成细粉,混入融化的猪油和甘油,搅拌至浓稠,再分装入小瓷瓶,贴上“冻伤专用每日涂两次”的标签;苏景和猎户们每日傍晚归来,带回满筐野生草药,蒲公英、柴胡、金银花堆满了半个院子。晚饭后,大家围聚在庭院中分拣、晾晒药材,灯火映照着每个人的笑脸,连寒风也似乎变得温柔了几分。

第三天下午,林薇正坐在桌前搅拌药膏,医馆的门突然“哐当”一声被推开。一位妇人怀抱一个约两岁的孩童,跌跌撞撞地冲进来,声音中带着哭腔:“苏大夫!林姑娘!快救救我的孩子!他冻得没气了!”

林薇连忙放下手中的瓷碗,迎上前去。只见孩童的小脸冻得发紫,嘴唇干裂出血,手脚肿胀如馒头,双眼紧闭,呼吸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她轻触孩童的额头,冰凉如寒冰,心中一紧:“孩子是重度冻伤,还伴有风寒,必须立即急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