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一株草一棵树打一成语 > 身患奇病(第2页)

身患奇病(第2页)

这济草堂好歹也是翠良一带有名的医馆,楼宿究竟患的是什么病,竟让医师连都看都看不出来?

她狐疑地瞥了楼宿一眼,嘴唇煞白,体弱无力,都快把“有病”二字写在了脸上。

“没病来看什么病?真是的。”后面排队的人怨气冲天,很不耐烦。见老先生也没有多说几句的意思,二人匆匆道一声抱歉,便出了堂。

街上人来人往,他们并肩走着,晏云昭垂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一路无言。

半晌,楼宿打破沉默:“云昭姑娘愿意替我治病,已经很是感激。可惜我这病蹊跷,并非能轻易治好的,姑娘不必忧心。”

晏云昭冲他露出一个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方才浮现在脑海的第一想法,并不是担心他的病,而是小店的收益能否负担的起给他治病……

她使劲摇了摇头,仿佛要将那个罪恶的想法狠狠甩之脑后:人命面前,金钱自然是芝麻大的小事啊!

在桂月楼的时候,晏云昭没有料到他的病会如此棘手,草草允诺了自己无法实现的事。此时,她心里五味杂陈,既有愧疚,也有自责。

治病换来一个貌美代言人,值了!

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赶快把小店开起来,有了收入,治病什么的自然好说。

回到屋内,晏云昭几日前雇的工匠们已按她给的路线将小店修缮一新,原先她钉的歪歪斜斜的木板已被扶正重钉结实、屋顶铺上了青瓦、店内桌椅摆得整齐,连挂着“翠良野味”的牌匾也焕然一新。四周还挂上了通红的六角灯笼,在荒山中竟平添一份风雅。

晏云昭满意极了,绕着小店看了又看,怎么也看不够。

此刻楼宿却拿着工匠留下的手绘地图陷入了沉思:图中绘出的山峰小圈套大圈,次第套了无数圈,还似乎以某种奇怪的规则排列。

他看不明白,便拿着图纸问一边欣赏小店的晏云昭:“云昭姑娘,你画的山上这些圈……是什么?”

“噢,”晏云昭一看了然,道:“这是等高线。”

“登……高……县?”楼宿一字一顿地重复着她口中的那个词,更加不解,他并未听闻这翠良山有什么登高县。

晏云昭找了个小棍,开始在地上给他画示意图:“这个等高线的作用呢,就是为了提现出地图上山的高度。简言之,圈越多的山,高度便越高,不可贸然翻越,你看这两座山,同一水平线上有两道圈,这就说明呢,此处的高度是一致的……”

她滔滔不绝地向楼宿讲述何为等高线,越将越起劲:“本来吧我忘了工匠们看不懂这线,不该将它画上去,可标等高线这习惯一旦养成便手痒……”

晏云昭讲完等高线,将小棍撂在地上,长呼了一口气,心中满满的成就感:现代智慧又向古代迈进了一大步!

楼宿听着她的解释若有所思,这等高线设计甚妙,他从前博览群书,竟从未见过这种玄妙的绘图思想,看向晏云昭的眼神中不禁带了一丝欣赏。

落日余晖投过树影洒下来,一位老者背着竹筐从山上艰难地翻下来,望着“翠良野味”的招牌驻足不前。

晏云昭见他停留,心下一喜,赶忙邀进了店内:“老伯,你想吃点什么?”

老伯望了望店内的两人,迟疑道:“这应该是食肆吧?”

“当然。小店采用翠良山上最原始的食材,新鲜美味。老伯你想吃什么尽管提,我肯定都会做。”

楼宿给老伯斟了杯茶,道一声请用,倒叫老伯有些坐立不安起来。他四下望了望,犹豫片刻,才将草帽摘下来放在桌上。

“那这价格……”

“您放心!这价格一定公道。”经过几天的考察,晏云昭早就对此地菜品的价格有了定数。

“那便给我做一碗素面吧。”

晏云昭应了一声,便去厨房忙活起来。胡萝卜豆腐土豆切成丁备好,小火翻炒;盆中倒面粉和水搅拌揉捏,密闭轻置片刻便拉长下锅,菜丁倒水少许,炒至咕咚冒泡一齐倒入锅内,撒上青盐鸡精,小葱切段一撒,一道素面便完成了。

香气四溢,叫人闻了止不住的流口水。看着这色香味俱全的拉面,晏云昭满意的将它端上了桌。

老伯拿起筷子挑起一撮面,送入口中的刹那,眼睛一亮,狼吞虎咽吃完了。

“姑娘,你这面,乃是老朽此生吃过最好的!面条劲道爽口,底料鲜香恰到好处,如此美味的面,我定要叫邻里都来尝尝。”

老伯不留余地的夸赞让晏云昭心里乐开了花。

她虽法力低微,却因草妖特性,筋骨坚韧,力气也比常人大上许多,揉的面自然劲道爽滑,色泽白腻均匀。

老伯付了三十文,扣上草帽依依不舍地出了店,感叹道:“面的味道极好,就是店偏僻了些。姑娘为什么不去镇上开店?这样也好揽客。”

晏云昭不是没考虑过这一点,只是她觉得店铺开在镇里,不仅少了一分野趣,也难以上山及时获取食材,少了“野味”这一核心卖点。

老伯听了她的解释,连连点头称赞,背起箩筐,回头留恋地望了一眼牌匾便消失在了远处。

翠良野味第一单,圆满完成!晏云昭抱起绒绒转了一圈,两人一猫就这样欢乐地打扫起小店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