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东家里虽比不得林大姐家温馨,但比起许棠眠不到二十平的小屋,还是要好上太多。
他家的格局和林大姐家差不多,只是由于孤身一人,屋里就显得空旷了。
客厅基本和搬进来时没啥两样,墙面大概一米多的位置抹了一层绿色油漆,沙发、茶几,都很简单。
厨房是这间屋子唯一有烟火气的地方,灶台上摆着一个农村常见的竹篮,边缘一圈挂着耷拉下来的面条。
次卧被改成了一间书房,整体干净整洁。桌上还摆着一本书,封面是一副人体骨架图,看得出来宋卫东近期正在研究这个。
“无聊的话可以在这看看书,我去下面条。”宋卫东笑着同她说着。
许棠眠点点头,目光投向书桌后整整一面的书架。
打眼望去,书籍全部被拆了封,有些纸张边缘都卷曲了。
许棠眠坐在椅子上,自然地看向桌面。
笔筒旁书立架上斜倚着几本书,大都是医学相关的,夹在中间的一本破旧不堪,甚至重新用针线将书页固定的一本书,似乎被主人翻阅了很多遍。
针线都是白色,毫无旧的痕迹,看得出来是近期的手笔。许棠眠抽出那本书,封面是黑白色调的老式插画,一群人身着长衫戴着飘逸的围巾,看着像是民国时期的一帮进步学生。
正下方是毫无修饰的默认字体写着的四个大字:
《青春之歌》。
看着很有年代感。
许棠眠将书翻过来,背面的发行时间告诉她,这本书也确实来自于1959年。
许棠眠翻开封面,书名下方却不是宋卫东的名字。
类似瘦金体一样迥劲有力又飘逸的钢笔字穿透书页印在了下一页上,写着的是原主人的名字——孔林。
空白处还有同样字体留下的一段话:
“赠卫东小同志:
愿你能奏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孔林1967年,夏。”
许棠眠好奇地翻了几页,很快被书中故事所吸引。
“吃饭了。”宋卫东笑呵呵走到对面,“连我进门都没听到,看得这么入迷?”
许棠眠扬起手中书本,眼中满是欣喜,“这书你是从哪弄来的?我还从来没看过。”
宋卫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从来没看过?不会吧?你不是城里来的吗?”
许棠眠放下课本,昂着头背着手朝外走,一脸傲娇,“城里来的怎么啦?这书都这么老了,没看过也很正常。”
宋卫东跳着过去拿起书本随意翻了两下,眼中似有些怀念,“也就十几年,不算老。”他笑着道:“虽说我是比你大了十几岁,可怎么听起来我们像是差了几辈一样?”
许棠眠这才想到,1959年对于1986年来说,确实算不得久远。即便是当代耳熟能详的著作,也大多成书于一二十年前了。
哪本书若是不能流传个十年以上,仿佛就算不得畅销,这么看来,这书的年代不算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