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国内产品不达标,进口小日子的产品价格非常贵,长远看不如自己搞。
焊条都搞了,也不差个密封件和液压管路啥的。
这些对别人是千难万难,对燕九如来说也难,但都是能克服的困难。
此外,他还投入巨额资金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改进高强度钢材的质量。
当然,他出的巨额资金也只占了总金额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是燕城轧钢厂和国家投资的。
不然,他个人再有钱也经不起这么造。
好在经过这几年的折腾,不论是焊条、焊剂还是液压件和密封件,都作为国内唯一能跟进口产品相媲美甚至更胜一筹的产品,自打投产就内销、外销全都供不应求。
有这几个厂的回血支撑着,好歹这几年不至于影响他对国家高精尖武器研发的定向捐款。
当然,也主要是他每年都到国外溜达两圈,薅点羊毛也有关系。
这个漫长的过程里,笑话他和各种不看好他的人可不少。甚至原本谈好的供货商也有变卦的,原因是怕他的厂子根本搞不起来付不出钱……
***
“唉,忙活了差不多五年啊~”
燕九如喝完金盾厂里的庆功酒,回到家就仰躺在沙发上,感慨不已。
陈茵边扶着头给他喂水,顺手戳他一指头,道:“看你以后还折腾不折腾了。”
“不折腾了~”燕九如拉着长音。
“往后啊,谁爱折腾谁他么折腾,咱不……”他挥挥手,话未出口,意思都明白了。
陈茵坐在他身边,轻轻抚摸他刚刚冒茬的胡子,不免有些心疼:“别给自己那么大压力,咱们都不年轻了,奔四十了。”
“是啊,时间过得可真快,一晃眼……咱俩第一次进京……好像昨天……”……
陈茵看他睡着了,竖起一根手指对孩子们嘘道:“小点声儿,都到堂屋玩儿吧。别吵到爸爸。”
孩子们都蹑手蹑脚地走出去,多宝也甩甩尾巴,悄咪咪地跟在后面去了堂屋。
“妈妈,爸爸没事吧?”小四、小五围上来,关切地询问着。
“没事儿,睡一觉就好了。你俩书包都收拾好了没?明天小学报名可不能迟到,妈妈叫你们就得起来才行。”
小四、小五互相看一眼,异口同声:“放心吧妈妈!可是我们现在还不困呐。”
“我们想等哥哥姐姐的电话……”
前两年,壮壮去国外上大学去了,去年京京姐弟俩也跟着去了国外留学。
家里孩子们的智商情商都高,小学初中都跳级,要不是考虑年纪太小压着上了三年的高中,孩子们早就提前上大学了。
原本热热闹闹的家里少了三个孩子确实冷清不少,好在小四小五也到了快人烦狗厌的年纪,连老爷子和老太太看到这俩货都脑壳疼。
唯一能镇住他们的只有爸爸和姐姐。
爸爸冷起脸是真有压迫感,姐姐则是真下手揍,教训弟弟妹妹一点儿不含糊!
这不,爸爸睡了,姐姐不在跟前,他俩睡个觉都开始讨价还价了。
自己生的孩子自己还制不住?
陈茵没搭这个话茬,反而说道:“姑姑结婚的时候,谁听话才能做花童……”
“我、我听话!”
“马上就去睡!”
小四小五生怕妈妈说出什么反悔的话,一溜烟儿的跑去自己房间睡觉了。
“切,小样儿,还治不了你们!”
陈茵抿嘴笑笑,起身去俩位老人的房间瞅瞅,拎起水壶看看热水足够,才悄悄回到自己房间里。
***
这五年来家里也有几件大事。
先是如松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