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番外(非月票),可跳看,不影响正文。
·
·
·
·
半年前,
1996年12月26日上午8点,
金钟道95号,亚太金融大厦,26楼。
筹备组,临时办公室里。
空调暖气呼呼吹,让办公室的空气都变得干燥。
行政长官坐在一堆文件的办公桌前。
就在10天前,也就是12月16日,帝都已经正式委任他为1997年7月1日以后的行政长官。
10天前刚任命,他就扎进了工作里。
然后花了9天时间,不断见各种人,筛选领导班子人选。
他左手捏着钢笔,右手时不时翻页,看着那些班子资料人选《主要官员名单初稿》,目光在“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等职位名称上逐一划过……
上午十点半,秘书推门进来,手里捧着一摞待签的文件。
行政长官一一批阅,
半个小时后,部分签完,部分留着没批。
他抬头问:“对了,你觉得我们回归后的办公地点,选在哪里合适?”
秘书愣了一下,随即答道:“港督府?那里环境好,而且是现成的官邸,稍微整理一下就能用。”
“港督府不行。”
长官直接摇头了。
“那是殖民时代的象征,我们是新政府,办公地点必须有新气象,还得方便各部门协同工作。”
他指了指窗外远处的中区方向,
“我看原布政司那块地方就不错,那里本来就是政府核心办公区,各部门集中……你觉得呢?”
(图·金钟位置·左边是政府总部(原布政司大楼),右边黄色的是驻部队大楼。)
住港督府?
他可不敢,这点政治觉悟还是有的。
秘书一听,顿时点头:“我马上让人去实地看看,做个方案出来。”
秘书记下他的话,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接下来的五个多小时,办公室的门几乎没关过。
先是律政司的候任人选进来,汇报终审法院的组建进度;
接着是财政司筹备组的人拿着外汇储备清单,讨论如何稳定回归后的金融市场;
中间还穿插着两次与内地相关部门的会议,敲定跨境交通、水电供应等民生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