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青芜志愿张家瑞 > 第172章 少年的修行路(第1页)

第172章 少年的修行路(第1页)

晨光初透,山雾渐散。药庐前的空地上,露珠还挂在草尖上,颤巍巍地映着天边微红的霞色。一个瘦小的身影已经站在那里,双手紧握,嘴唇微微颤抖。是村里的少年阿禾。他生来口吃,说话断续如梗在喉,常被同龄孩子取笑“像被石头堵了嘴”。他不爱出门,只爱蹲在田埂上看蚂蚁搬家,或是在溪边听水流声。可自从那天看见沈青芜用一株枯草唤出绿芽后,他的眼里就多了点不一样的东西——那是渴望,是对“能说清楚”的执念,也是对“让世界听见自己”的无声呐喊。林梦冉远远望着他,低声问:“真不教他功法?哪怕是最基础的吐纳?”沈青芜正将一撮晒干的紫苏叶收进陶罐,闻言抬眼一笑:“你看那棵树。”她指向院外那棵歪脖老槐——树干向右倾斜近六十度,枝桠扭曲如拧紧的绳索,却年年开花结实,根深扎入岩缝之间。“它没学过什么‘正姿诀’,也没人教它如何挺拔。但它活得很好,因为它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她顿了顿,“阿禾也一样。他的问题不在灵脉不通,而在心门未开。话卡住的地方,不是舌头,是胆量。”林梦冉若有所思。这时,阿禾终于鼓起勇气开口:“沈……沈医师,我……我想……修、修行。”声音磕绊,像雨点打在瓦片上,碎了一地。沈青芜没有纠正他,也没有催促,只是轻轻点头:“好。”然后她说:“从今天起,你每天来这儿,对着那棵树说话。”阿禾愣住:“说……说什么?”“什么都行。”她微笑,“讲你昨天吃了什么,梦见了什么,或者……骂它都行。只要你说得完完整整一句话,不急,不怕,不停。”少年瞪大眼睛:“就……就这样?”“就这样。”她说,“但你要记住——不是为了让我听见,也不是为了让别人听清。是为了让你自己,听见你自己。”阿禾似懂非懂地点了头。第一天,他站在树前,脸涨得通红,说了半句“今……今天早饭”就卡住了,最后低头跑了。第二天,他多说了几个字:“今……今天早饭,有……有红薯。”第三天,他说完了一整句话:“今天早饭吃了红薯,很甜。”那一瞬,树叶忽然轻轻晃了一下。没人注意到。第七日清晨,阿禾已能连说三句话而不中断。他讲昨夜梦见萤火虫飞进了灶膛,讲娘亲补了他的裤子,讲溪里的鱼跃出了水面。话音落下时,一阵风拂过,老槐树的枝条竟缓缓摆动起来,节奏与他话语的停顿完全一致——仿佛那棵树,在认真听着。林梦冉正在劈柴,刀锋一顿,抬头望去。沈青芜站在门边,指尖轻抚唇角,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不是灵力牵引。”她低语,“是他心境波动引动了草木共鸣。言语本就是一种频率,当内心足够专注,便能与自然共振。”林梦冉走过来,皱眉:“这算是天赋异禀吗?”“不算。”她摇头,“这是最原始的修行方式——以声载意,以意引气,以气感物。古人称其为‘言灵之道’,后来被复杂的符咒体系取代了。可真正的力量,往往藏在最朴素的方式里。”自那日起,阿禾每日坚持对树说话。有时讲童年往事,有时背诵药名,甚至开始尝试编故事——讲一个口吃的少年如何学会让风吹动树叶。渐渐地,不只是老槐树,连他脚边的小草也开始随语调轻轻摇曳。清晨露水滑落草叶的节奏,竟与他说话的顿挫遥相呼应。村民们开始议论纷纷。“那孩子疯了吗?天天跟树唠嗑!”“可你看那边的野薄荷,怎么长得比别处快?”“昨晚我路过,看见草尖上的露珠,随着他说话一跳一跳的,像在打拍子!”直到某天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席卷山村。狂风呼啸,电光撕裂天幕,村民纷纷关门闭户。唯有阿禾仍站在雨中,面对歪脖树,一字一句地说着:“我……我不怕……雷……雷声。”“因为……它……也很……孤独。”话音刚落,一道闪电劈下——却并未击中大地,而是在空中骤然扭曲,绕开了药庐方圆十丈之地,最终落于远处山脊。林梦冉冲出屋门,只见以药庐为中心,一圈青翠的小草正逆风生长,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将暴雨隔绝在外。而阿禾浑身湿透,却站得笔直,嘴唇仍在微微开合,像是在继续说着什么。沈青芜撑伞走来,雨水顺着伞沿滴落。她看着少年的背影,良久,轻声道:“他不是在驱雨。”“他是用自己的声音,安抚了天地的情绪。”那一夜,沈青芜在灯下写下一段笔记:“言语非仅沟通之具,亦为心神外放之桥。当一个人不再恐惧表达,他的存在本身就能影响周遭。,!阿禾所修,并非法诀,而是‘自我认同’。此乃一切修行之始。”雨停之后,阳光重返山间。人们发现,那棵歪脖老槐竟在此后第三日结出了果实——圆润如珠,外皮泛着淡淡的青金色光泽,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清香。这本不该是结果的季节。更奇怪的是,凡是靠近果实的人,都会感到心神安定,杂念消退,连常年失眠的老人都说那一晚睡得格外踏实。沈青芜摘下一枚,置于掌心细细观察。她闭目凝神,指尖微运探查之力,片刻后睁眼,眸中掠过震惊。“这不是普通的灵果。”她喃喃道,“它蕴含一种极为纯净的‘顺势灵力’——不强行改变状态,而是帮助个体回归原本应有的平衡。”林梦冉接过果实,感受到一股温和的能量缓缓渗入经络,竟让他躁动已久的识海为之一静。“就像……有人轻轻拍了拍我的脑子,说‘别慌,你还在这里’。”他低声说。沈青芜点头:“这种力量,最适合那些因修行过急而导致灵脉紊乱的人。它不会替你修复,也不会强行镇压,而是唤醒你身体本来的记忆——告诉你,什么是‘正常的你’。”她望向远方云岭的方向,眼神深邃。“阿尘那边的学员,正需要这个。”林梦冉明白她的意思:“你是想把果实带回学院?”“一半留给村民。”她坚定地说,“另一半,我要带回去,作为‘本源修行’的新教具。告诉他们,真正的融合,不是变成别人,而是先找回自己。”当晚,她在灯下绘制了一份详细的使用说明:果实需以晨露浸泡半个时辰,食用者须静坐冥想,回忆最初踏上修行之路时的心愿。过程中可能会看到幻象,但不必抗拒,只需反复默念一句:“我是谁?”“这不是解药。”她写道,“而是一面镜子。”第二天清晨,沈青芜亲手将七枚果实分成两份。四枚留在村中,交予几位体弱多病的老人;三枚小心封入玉匣,准备择日启程。阿禾默默站在一旁,手里攥着一片从歪脖树上掉落的叶子。“你在想什么?”沈青芜问他。少年深吸一口气,努力平稳呼吸,然后一字一句地说:“我……我也想去……看看外面。”她笑了:“你想去学院?”他点头:“我想知道……还有没有……别的……像我一样的人。”沈青芜伸手摸了摸他的头:“有的。而且他们会因为你带来的这棵树、这枚果、这段话,而活得更好。”林梦冉站在屋檐下,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胸口那股长久以来的压抑感,似乎也被某种温柔的力量轻轻推开了一些。或许,守护并不意味着独自承担一切。有时候,真正的传承,是从一个口吃的孩子开始的。:()青芜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