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青芜志愿张家瑞 > 第169章 木屋烟火(第1页)

第169章 木屋烟火(第1页)

北岭的风,总是带着雪的气息。哪怕此刻春意已沿河谷南下,吹绿了山脚的柳条,那股凛冽仍固执地盘踞在高坡之上,像不肯退场的旧岁残魂。林梦冉就是踩着这最后一缕寒风进村的。他没有走正道。马蹄在村口停住,他翻身下马,将缰绳系在一棵老槐树上。那是一匹通体漆黑的长鬃马,四蹄如墨染霜刃,额前一道银痕似月牙倒悬——是北境巡防司独有的“夜照玉狮子”。可他没让它进村,只轻轻拍了拍它的脖子:“你在这儿等我。”然后他步行而来,背着一只旧藤箱,肩披灰褐斗篷,帽檐压得极低,遮去了大半面容。只有走近时,才能看见他眉骨清峻,眼角微挑,唇线薄而坚定,像是被风雪雕琢过多年的人。他来得正是时候。田埂上,沈青芜正蹲在一块新覆土的药垄边,指尖轻拨稻草,查看底下嫩芽的生长情况。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翻松的泥土上,像一株正在扎根的植物。她穿的是粗布衣裳,袖口磨得起了毛边,发髻用一根竹簪随意挽着,几缕碎发被风吹起,在颊边轻轻晃动。林梦冉站在远处的小丘上,静静望着。他没有喊她。也没有走近。他知道她现在不需要一个从天而降的故人,更不需要一段突如其来的重逢。她正俯身于土地,与每一寸呼吸的土地对话,那是比言语更深的交流。他若贸然出现,只会惊扰这份沉静。于是他转身,走向村外那片无人问津的松林坡。那里有一处废弃的猎户小屋,塌了半边墙,屋顶漏雨,但地基尚存。他放下藤箱,取出斧头、锯子和几卷麻绳,开始清理杂草,修补梁柱。他动作不快,却极稳,每一下敲打都恰到好处,仿佛早已在心里演练过千遍。夜幕降临前,木屋已有雏形。四壁立起,屋顶铺上了新割的茅草,门框用两根笔直的杉木撑起,还留了个小小的窗洞,准备明日去村里换块旧玻璃安上。他在屋后挖了个浅坑作灶台,又从溪边搬来几块扁石围成火塘。最后,他点燃了一小堆干枝。火焰腾起的那一刻,松针的清香混着烟气弥漫开来。屋里很简陋,只一张木床、一条矮凳、一只铁锅。但他从藤箱里取出一个布包,打开来,是一套青瓷茶具,釉色温润,边缘刻着细密的云雷纹——那是他们当年在星坠谷共用过的那一套。他轻轻拂去灰尘,摆在窗台上。然后坐下,望着门外渐浓的夜色。他知道,她一定会发现这座突然出现在村外的木屋。也许明天,也许后天。但她若不来,他也不会去寻。他要等她自己走过来。第二天清晨,沈青芜照例巡视药田。走到东坡时,她脚步一顿。视线越过层层梯田,落在远处那片松林边缘——昨夜还空无一物的地方,竟矗立着一座小小的木屋。烟囱里飘出淡淡的炊烟,在晨光中缓缓升腾,像一句无声的问候。她怔住了。手中记录病情恢复情况的竹简滑落一角,她也没去捡。“那是谁搭的?”李迟不知何时走到她身旁,拄着竹杖,目光平静地望向那缕烟。“不知道。”沈青芜低声说,声音有些哑。但她心里清楚。能循着地图找到这里,能在她最忙碌的时候悄然落脚,既不打扰也不远离……天下间,只有一个这样的人。她没再说话,转身往回走。可接下来几天,她总会不经意绕到东坡附近。有时是查看银霜果的长势,有时只是随便走走。而每次抬头,都能看见那座木屋安然伫立,偶尔有炊烟升起,有时则静默如守候。第五日午后,她终于提着一只陶罐走了过去。罐里是刚熬好的药粥,用新采的黄精、山药和小米慢火炖成,香气扑鼻。这是她这些日子为体弱村民调配的滋补方,如今第一份,却端来了这里。木门虚掩。她轻轻推开。屋内整洁有序,角落堆着柴火,墙上挂着一把短刀和一张弓,床头放着一本翻旧的《山经别录》,正是她早年手抄赠予他的版本。桌上那只青瓷杯,正盛着半杯凉透的茶水。人不在。她在屋中站了一会儿,将陶罐放在桌上,又从怀里取出一片晒干的首乌叶,压在茶杯底下,作为回应。转身欲走时,忽听身后传来脚步声。她回头。林梦冉站在门口,肩头落着几片松针,手里提着一只刚打来的野兔。他看着她,眼神深邃如潭,却没有惊讶,仿佛早已料到这一刻。“你来了。”他说,声音低沉温和,像久旱之后的第一声雷。沈青芜点头,喉头微动:“你什么时候到的?”“七天前。”“为什么不进来?”“怕打乱你的节奏。”他走进屋,放下猎物,摘下斗篷挂在钩子上,“你在做的事,比我想象中更重要。”她盯着他侧脸,忽然问:“你知道这些年我为什么留在这里吗?”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因为你找到了比修行更重要的事。”他转过身,目光坦然,“你不再只想救一个人,而是想养活一片土地,一群人。”她眼眶微热。这不是夸赞,而是理解。彻彻底底的理解。许久,她才开口:“林梦冉,你到底为何而来?”他沉默片刻,走到桌前,拿起那片首乌叶看了看,又放回原处。“一是寻你。”他轻声道,“二是陪你。”“就这么简单?”“不简单。”他笑了,眼角浮起一丝疲惫的纹路,“但我学会了,有些话不必说得太满。就像土地,给得太急,反而伤根。”她低头,看着那罐药粥还在冒着余温。“你吃点吧。”她说,“这是我第一次……给别人送饭。”这句话很轻,却重重落在两人之间。林梦冉怔了一下,随即伸手揭开盖子,舀了一勺送入口中。黄精的甘甜在舌尖化开,混合着米香,暖意顺着喉咙流进心底。“好吃。”他认真地说。她终于笑了,极淡的一笑,却如初融雪水般清澈。那天傍晚,他们并肩坐在屋前的石墩上,看夕阳沉入远山。没有谈星坠谷的秘密,也没有提那夜她为何独自掩埋血碑,更未说起北方雪原上那些追杀与逃亡。他们只聊了些琐碎的事:今年雨水是否充足,哪种药材最适合轮作,村里哪个孩子读书最用功……可正是这些平凡话语,让这座木屋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家”的气息。直到夜色四合,萤火虫在草丛间浮游如星屑,沈青芜才起身离开。“明天我还会来。”她说。“我知道。”他站在门口,目送她身影隐入暮色。待她走远,林梦冉回到屋内,从藤箱最底层取出一卷羊皮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数十个地点,红线交织如网,其中一条从北境一路南延,最终指向这个无名村落。而在地图背面,一行小字用朱砂写着:“图腾共鸣者,必承因果劫。若二人同行至第九年之春,则天地闭环,命途重启。”他凝视良久,手指缓缓抚过那行字迹。窗外,风穿过松林,发出沙沙声响。忽然,灶膛里未熄的炭火“噼啪”一响,爆出一朵火星。那光亮映在他眸中,一闪即逝。而在遥远的北方,同一时刻,一座被冰雪覆盖的断坛之上,积雪悄然裂开一道缝隙——仿佛有什么东西,正从地底缓缓苏醒。:()青芜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