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电影(启示录) > 第48章 王公子与我与我们的现在(第3页)

第48章 王公子与我与我们的现在(第3页)

从怀揣理想与秘密的选调生,到深入矿区、直面矛盾的县矿业局技术副局长;再到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大胆的改革魄力,硬生生盘活了县国资委麾下五家奄奄一息的煤矿企业,甚至让那个几乎被遗忘的国营农场养猪场都扭亏为盈,由此跻身县委常委。

后来,临江乘着发展的东风,由县升级为市,继而成为举足轻重的地级市,我的头衔也水涨船高,从县委常委变为副县长,再到如今的副市长。

这一路,我受过屈辱,在上海那间充斥着风尘与算计的公寓里,在李伟芳持枪闯入的婚礼上;我也体验过掌声,在每一次改革成功、项目落地的庆功宴上,在老百姓因为生活改善而露出的真挚笑容里。

我并非没有走过险棋。

当年,顶着巨大压力,我将几家长期亏损、濒临倒闭的国有饲料厂承包给私人资本,甚至自己暗中出钱入股。

这在当时,是足以断送政治生命的“雷区”。

但结果证明了我的眼光和魄力——不到三年,这几家厂子起死回生,利润翻了几番。

单是分红,我就拿到了一百多万。

这笔在当时堪称巨款的财富,我没有装入个人腰包。

我深知“瓜田李下”的道理,更明白它可能成为对手攻击我的致命把柄。

于是,我以支持地方教育发展的名义,将这一百多万连同部分积蓄,一并捐给了市教育局。

此举,不仅彻底堵住了悠悠众口,更为我赢得了“清廉实干”、“心系教育”的美名。

自此,无论是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虽然捐出,但证明了我的“点石成金”能力),还是无可指摘的名声威望,我都有了。

在临江这片土地上,“苏副市长”这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

人们谈论着我的年轻有为,我的改革魄力,我的“无私奉献”。

几乎所有人都坚信,我的前途,绝不止于临江,而是星辰大海。

包括我那风骚性感、名义上是我妻子的母亲,江曼殊。

她亲眼见证了我如何一步步从泥潭中挣脱,如何将权力和财富牢牢握在手中。

随着临江经济腾飞,从小县城跃升为地级市,她也彻底完成了从上海滩高级妓女到内地实权派官太太的华丽转身。

她享受着这种身份的转变,通过一些“合规”的运作,我们甚至将那辆象征着过往的王公子印记的奥迪A8彻底“洗白”,成为了我名正言顺的副市长座驾。

越来越多的投资涌入,基础设施日新月异,临江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母亲也借此机会,真正体会到了在上海时都未曾完全融入的“上流社会”生活——不再是依附于某个男人的情妇,而是以“苏副市长夫人”的身份,接受着各色人等的巴结与奉承。

有那么一段时间,她似乎是安静了下来。

尤其是在我们的长子出生后,她确实收敛了往日的风情,将精力投注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真真切切地当过几天相夫教子的全职妈妈,眉眼间偶尔也会流露出属于母亲的柔和光辉。

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随着孩子稍大,随着我在临江的地位愈发稳固,随着那些奢华酒会、名流沙龙的邀请函如雪片般飞来……母亲骨子里那份对浮华、对虚荣、对被追捧感觉的渴望,再次不可抑制地燃烧起来。

她重新精心打扮起自己,用最昂贵的化妆品维持着超越年龄的美艳,穿着最能凸显其**身材的定制礼服,周旋于各种场合。

她沉迷于被那些年轻俊朗的助理、口才便给的商人、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地方官员众星捧月般包围的感觉,享受着他们或真诚或虚伪的吹捧,仿佛只有在那样的氛围里,她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久违的、如同毒品般的快感。

我看着她在名利场中逐渐找回昔日上海滩的“风采”,心中并无多少波澜,甚至带着一丝冷眼旁观的讥诮。

我知道,那深入骨髓的妓女本能和对虚荣的渴求,从未真正离开过她。

只是如今,这所有的放纵,都被限制在我权力所能掌控的范围内。

她依旧是我名义上的妻子,我孩子的母亲,也是我辉煌仕途上,一道必须小心遮掩,却也无法彻底剥离的、香艳而危险的影子。

思绪,回到了现在,窗外,临江的繁华夜景如同一条璀璨的银河,但这片由我亲手参与缔造的辉煌,此刻却无法照亮我内心深处的阴霾。

那些刚刚还让我志得意满的政绩和名声,在更庞大的阴影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真正让我寝食难安、如芒在背的,是那个本以为早已被彻底踩入泥沼,却如同恶鬼般从地狱爬回来的身影——王锦杭,王公子!

那个在上海的婚礼上,被我当众阉割了尊严、揍得奄奄一息,最终银铛入狱的纨绔子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