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北狄方面传来消息。曳落利用三王子初登基内部不稳之际,以“为父报仇”为名,发动突袭,于王庭金帐之内,亲手斩杀了那位刚刚登基的三王子。据说这位新任草原新王,本欲趁端王作乱之机南下“分一杯羹”,却在点兵出征的关键时刻,被身边一位神秘的女子设计下药打晕,捆了个结实,直接错过了最佳时机。最后人也跑了。一身蛮力无处发泄的曳落,最后只得将精力转向内部,以雷霆手段整合了许多草原部落,迅速崛起,成为了一股新的、不容小觑的势力。顾意看到“打晕捆了”那里,嘴角忍不住微微抽动了一下,她能想象到右青做这事时的样子,也能想象到曳落醒来后气极却又无可奈何的模样。而右青,已在她派去接应的人护送下,安然踏上了返京的路程。顾意长舒了一口气,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定。右青平安,北狄之患因内乱暂缓,这已是最好的局面。然而,就在右青风尘仆仆回到京城,向顾意复命后不久,北狄新的国书便紧随而至,送到了朝廷。这一次,是以曳落的名义,正式递交的国书。内容并非战书,而是——求娶。曳落在国书中表示,愿以联姻方式,与中原王朝缔结新的和平条约。而他求娶的对象,赫然便是刚刚返回的右青。消息传来,顾意第一个反应便是断然拒绝。“做梦!他想都别想!”“右青好不容易回来,岂能再送入虎口?他曳落是什么心思,当我不知道吗?”朝堂之上也因此事争论不休。主和派认为这是稳定边境的天赐良机;反对者则担忧这是曳落的缓兵之计,且有损中原颜面。出乎顾意意料的是,最先松口的,竟是右青自己。那日,右青主动来到顾意房中,屏退了左右。“公子,”她依旧习惯用旧日的称呼,声音平静,“我愿意嫁。”顾意猛地站起身:“你疯了?你可知草原苦寒,曳落脾气乖张,你此去……”“我知道。”右青打断她,目光清澈而坚定,“正因我知道他是怎样的人,草原是怎样的地方,我才觉得,或许这是一条路。”她看着顾意,缓缓道:“公子,我们的仇报了,您的路走上了正轨。可我呢?我留在您身边已经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了。但若去草原,或许……我能做更多的事。监视曳落,稳定边境,甚至……为两族百姓谋一份长久的安宁。这比留在京城,更有意义。”顾意怔住了。她看着右青,这个从小跟她一起长大、沉默寡言却无比忠诚的伙伴,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志向。她不再是那个只需要听从命令的影子,她有了自己的思考和选择。“而且,”右青微微偏过头,耳根有些不易察觉的红晕,声音低了几分,“曳落他……虽然有些混蛋,但……并非全然不可相处。”顾意沉默了许久,最终,她走上前,紧紧抱住了右青。她明白了,这不是牺牲,而是右青为自己选择的一条更广阔的征途。最终,小皇帝下旨,册封右青为“宁安郡主”,代表朝廷远嫁北狄阿史那部,与曳落和亲。临行前夜,顾意为右青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几乎掏空了自己与楚望钧的私库。两人在房中对坐,烛火摇曳,相顾无言。多年的主仆情谊、并肩作战的信任、生死与共的过往,此刻都浓缩在这沉静的夜色里。临行前,右青起身,对着顾意行了一个大礼。“公子,”她抬起头,眼中水光闪烁,却带着笑,“保重。”顾意上前一步,用力握住她的手,千言万语哽在喉间,最终只化作重重的点头:“你也是。受了委屈,随时传信回来,我,永远是你的后盾。”右青远嫁后,每隔数月,总会有信使从草原带来她的消息。信中说,阿史那部起初对这个“和亲”来的王妃颇为冷淡,但右青不卑不亢,以其冷静的头脑,很快在几次部落冲突中展现了价值。还利用中原带来的医药知识和农耕技术,帮助部落改善了生活,赢得了部分牧民的心。她还开始教草原上的孩子学习汉字,了解中原文化。尤其提到曳落时,字里行间都透着鲜活。那家伙依然会时不时犯浑,但也会别扭地给她找来中原的丝绸和瓷器,会在她生产时,守在她帐外烦躁地踱步。顾意看着信,靠在楚望钧怀里,终于露出了放心的笑容。她知道,右青就像一颗坚韧的种子,已经在草原上扎下了根。楚望钧揽着她的肩,低声道:“现在放心了?”顾意点点头,仿佛能穿越万水千山,看到那片辽阔的草原上熟悉的身影策马奔腾。她的右青,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战场和天空。:()急!死后成了宿敌金丝雀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