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峰回路转,居然还有意外收获!
刘彻想要先询问后者,但“做个英明的皇帝”这个flag使他先和闻棠探讨舆图有关的公务,而后再说仙人。
这对于刘彻来讲真嘟很不容易。
“你口中之物,就是番禺城中释放信号的……额,空中炸药吗?”刘彻思考片刻,自己制造出了个词来形容烟花。
“正是。”闻棠详细解释,“此物唤作烟花,要比□□过程繁杂许多,威力虽小,场景却美,那日番禺城中为了释放信号,做得紧急,效果相对粗糙,若耗费足够的时间和金钱研究此物,定能制造出东风夜放花千树,吹落繁星如雨的美丽场面。”
吃一堑吃一堑的刘彻再次沉迷进去,决定再吃一堑。他大手一挥,拨给闻棠一笔经费,让她带着手底下那些方术士们尽快将此物研究出来。
腹黑棠心想,钱这东西,肥水不流外人田,与其被别人骗去,还不如给我,至少我能给你出个研究成果,不至于把那么多研究经费都白白打了水漂。
对于闻棠的本事,刘彻向来都是很信任的,就连给钱,都能比别人多给两成,这就是我们大汉博昌侯的口碑!
赶着从西域带回来的种子结出第一批葡萄果实的时候,出征朝鲜的军队终于回到长安。
长安百姓向来是喜欢看热闹的,大军每次回城都少不了众人围观,杨仆、荀彘二人作为重要将领,却不怎么被人关注,重点全在后面那几位小将身上。
虽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杨荀战绩拉跨。
但主要还是因为年纪轻轻且战绩强的人总会格外引人注目,只听到少年将军这四个字,便能想象出骑在马背上的人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模样,就连随意扬起的一片衣袖,都能挥出一片风云。
而这样优秀的将领,一场战争里居然又出现了……三个诶。
严格意义来讲,赵充国并不算少年将军,他只是出道的晚,不过他日后的工龄会很长,老当益壮,应如是也。
他是陇西上邽(天水)人,熟悉匈奴和羌人的事物,能审时度势,每战必胜,历史上年逾七十,仍能督兵西陲,击退西羌,被称作“在汉中兴,充国作武”。
这么好的将领,原本是刘彻他好重孙刘病己的手下,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重孙的就是我的,刘彻先帮忙磨练磨练。
还有李陵,汉武后期人才凋敝,刘彻认为他有李广之风,就想重点培养他,让当时还很年轻的他当建章监,第一次出塞给了他八百骑兵,简直是一个人身上叠了三个人的buff,虽然最后投降匈奴,但还是有些军事天赋的。
以及曾经博昌侯手下的一名侍卫,善射者也,有百步穿杨,箭无虚发之能,在百里之外一箭射中朝鲜大将成巳的脖颈,立下大功。
虽然书面上写得是教化蛮夷当用礼仪仁德,但也不能只有仁德。
计划通刘彻很快给他们排好行程:培养几年后,一个去西羌屯田,一个去朝鲜坐镇,李广他孙子就去刚接触中原文化的儋耳岛上屯兵吧。
可西南夷和交趾还是无人处理啊……
这个苏建,到底还能不能回来了?!
远在高原上的苏建:能的,陛下,能的,您再等我几年,等我回到汉境后我们就开新地图和新商路。
刘彻:朕好缺茂才啊,茂才,茂才,朕想要茂才。
历史彻:……
闻棠:“所以你先是杨仆手下的兵,然后又被程老将军调到了荀彘军中?”
粟儿:“正是。”
杨仆和荀彘这俩人两看相厌,谁都看不上谁,自然更看不上对方手底下的人,而她居然能在这俩人手底下都得到不错待遇,那是很厉害了。
“原因无它。”对此,粟儿表示,“只需在杨仆手底下的时候,简单夸上两句冠军侯,再说杨将军厚积薄发,老当益壮,日后也能立下盖世功勋。而在荀彘手底下当兵的时候,将夸奖的人换成长平侯,其余话语照说即可。”
闻棠:……
看来她深谙一个猴一个栓法之道。
朝鲜之乱彻底平定,朝鲜半岛这片土地被大汉接管,刘彻将其分为真番,乐浪、玄菟和临屯四郡。
中原文化将在这里生根发芽,大汉疆土再次扩大。刘彻意识到如果还按照现在的方法,郡县侯国并行制,自己好像有些管不过来了。
现在大汉有将近110个郡,一千多个县,算上西域,版图比刘彻刚继位的时候多了将近一倍。
这么大的地盘,官员数量自然也不少,盐铁官员、巡查使者、刀笔小吏等,加在一起是个很庞大的数字,天高皇帝远,边境信息无法及时掌握,如果有官员犯罪或者地方豪强做大之类的情况,刘彻很难知晓啊。
之前任何君王都没有管理过这样大疆土的经验,他现在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水深水浅,任何一条路,一个政策都需要他自己琢磨摸索。
但刘彻最不怕的就是折腾。
管理不过来他也要硬管,刘彻想了几天,自己琢磨出来一个刺史制度。
大禹时期,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刘彻便将大汉土地划分为十三州,每州各派官员检查巡视,而京畿地区则有单独的司隶校尉部。
这个专门去检查各州情况的官员就是刺史,刺为刺探、打听之意,史则代表是天子所派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