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txt在线阅读 > 第249章 民心所向江宁定(第4页)

第249章 民心所向江宁定(第4页)

石山志在重塑华夏,建立一个强盛的新政权,不使国人再次沦为异族奴隶,自然不能允许这些严重损害国家元气,加剧社会不公的积弊继续存在。

江南士绅作为一个整体,其不应享有的特权必须被限制(完全剥夺是不可能的,石山自认此生无法做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要排斥所有江南士绅。

对于其中那些有远大抱负和真才实学,愿意顺应时代潮流,为新生政权效力的精英分子,他同样不吝给予重用和机会。

清理隐田、整顿赋税,历来都是极其艰难,极易得罪人的事情,会触动无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主持此事者即便成功了,也往往会被利益受损的士绅阶层口诛笔伐,背上骂名。

陈敬本身就是句容士绅阶层的一员,却敢于拿自己的家乡试验,向自己的阶层“开刀”,这份魄力、胸怀和远见,绝非寻常之辈。

若其果能做成此事,石山能保证,句容县丞将是陈敬功业腾飞的起点。

因而,在收到王弼的呈文后,石山未做犹豫,立即做出批复:准王弼所请,正式任用陈敬为句容令,并鼓励其大胆施为,探索清理隐田,整顿赋役之策,红旗营元帅府将为其提供必要支持。

快马传递公文,不惧风雨,速度远比孙炎一行的车马要快。

待孙炎一路跋涉,终于赶到江宁城下时,时间已经到了四月中旬。但石山承诺的“倒履相迎”并未如期出现——因为他就不在雨台大营中。

孙炎等人抵达的前一日,雨台西面的南河突然决堤,洪水冲毁了沿岸民宅百余间,淹没农田三千余亩,受灾百姓千余人。

得知南河灾情后,石山仅在营中留下四千兵马,继续监视江宁,严防守军趁机出城偷袭。他自己则亲率其余人马,火速赶往决堤之处,指挥抢险救灾,安置受灾百姓。

其实,南河只是秦淮河一条较小的支流,流量本不大。

此次决堤,纯因元廷江宁官府长期以来只知催逼赋税,根本无心兴修水利,导致河道淤塞严重,堤防脆弱不堪,加上连续大雨,水位暴涨,最终酿成灾祸。

所幸,小河溃堤,治理起来的难度并不算太大。

当孙炎在郭英等人护送下,风尘仆仆地赶到南河西岸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极其震撼的景象:

数以千计的红旗营将士脱去了沉重的甲胄和外袍,赤着上身,光着脚板,同征召而来的民夫和受灾的本地百姓混杂在一起。

他们喊着整齐的号子,齐心协力地打木桩、抛填装满卵石的竹笼、传递塞满泥土的草袋,奋力堵塞决口,加固堤防。昔日的大堤已成一片忙碌喧嚣的工地。

泥水溅满了每个人的身躯,却无人后退。

大堤旁边搭起了简易的窝棚,棚下架着几口大锅,灶火正旺,锅里熬着姜汤。更远处的一溜的行军灶,伙头兵们则忙着蒸饭做菜。

凡是来回运送完物资的人,都可以过去喝上一碗热腾腾的姜汤驱寒。

事毕,应该也能吃上热饭。

“孙先生请看,元帅就在那儿!”郭英指着前方人群簇拥处。

孙炎顺着郭英的手指方向望去,只见众人簇拥下,一名雄壮的汉子穿着满是泥水的短褐,赤着脚站在大堤上,身上正蒸腾着热气,显然刚刚参与了繁重的抢险,与普通士兵和民夫几无二致。

若不是其气度大异常人,谁能想到这就是统率十万雄兵、威震华夏的石元帅!

孙炎怔怔地看着这军民一心,共抗天灾的“异常”景象,再转头望向雨幕中沉默而阴郁的江宁城。深刻地意识到,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心正在发生决定性的偏移。不由感叹道:

“民心所向,这便是民心所向啊!”

……

ps:1。北宋王世则6岁时因滚石砸伤右脚踝而落下残疾,因连续两次殿试都中状元(历史上唯一的连科状元);南宋方逢辰“右足跛、左目眇(瞎)”,同样高中状元。

2。陈敬为历史人物,其献粮劳军、修复水利、整顿赋税的事迹,均出自《句容县志》,并非杜撰。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