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txt在线阅读 > 第245章 大鱼出动好收网(第1页)

第245章 大鱼出动好收网(第1页)

第245章大鱼出动好收网

方山,元军大营。

营寨依山势而建,木栅刁斗俱全,寨内营帐林立,夜间远远望去,山腰处的营火仿若天上繁星。

但走近细看,便能看到穿梭往来的士卒,大多身着杂色号袄,其中大半做农夫短打打扮,手持的兵器也五八门,清晰表明了这并非朝廷经制之师,而是地方团练武装——“义兵”。

集庆路“义兵”元帅陈野先身披铁甲,手扶腰刀,独立于中军大帐外一处高地上,面色凝重如铁,遥望着东北方向。

远处,栖霞山方向,一道烟火直入天际,在无月的黑夜中颇为扎眼。

“第几处了?”

陈野先的声音低沉沙哑,像是在自言自语,道:

“这已经是红旗贼入寇以来,第十处燃起的烽烟?”

他心中默默计算,江宁城周边那些或官或民,大大小小的屯兵营寨,据点烽燧,仿佛秋日落叶,被红旗贼狂风般逐一扫落。

算来算去,至今还未遭受贼军攻击的大股兵马,似乎就只剩下他脚下这座方山大营了。

一想到红旗营在逐个拔除外围据点后,数万大军如同铁桶般合围方山的恐怖景象,这位在江宁地界上说一不二的“义兵”元帅,便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骨悄然升起,再也难以维持住往日的镇定。

“大人。”

一个声音在陈兆先的身侧响起,正是集庆路“义兵”副元帅,也是陈野先的嫡长子陈兆先,

尽管蒙元治下,异族风俗盛行,官场和民间惯以“大人”滥称上官,但江宁陈氏自诩为诗礼传家的汉家衣冠,一向严守礼法,此称呼只用于族中长辈。

陈兆先年过三旬,早就能独当一面,但在积威甚重的父亲面前,依旧保持着恭敬与谨慎,道:

“贼军进军速度实在太快,眼下形势迫人,我等不能坐以待毙,还请大人早做决断!”

所谓的“义兵”,实则是地方豪强自行募集钱粮组织的团练武装。正所谓端谁的碗吃谁的饭,元廷给不了钱粮,对这些“义兵”的控制力就比较薄弱,只能给予相当大的自主权。

尤其是在当下江宁城被围,音讯不畅的情况下,陈野先作为这支两万余大军的统帅,拥有极大的自主决断权,是战是走,是进是退,皆在他一念之间。

事实上,早在多日之前,红旗营大军强渡大江猛攻采石矶时,陈兆先就曾敏锐地断言敌军势大难制,采石矶与当涂城必然失守。

他当时极力建议自己的父亲果断出兵,趁红旗营渡江后立足未稳,与当涂守军内外夹击,或许能将这部敌军一举赶回江北。

但陈野先彼时虽然久闻石山在徐州大破十万官军的威名,却不清楚此獠进取江南的决心有多大,不知道红旗营南下兵马究竟多少。敌情未明,他不敢轻易押上陈氏的全部家当去行险一搏。

后来的战局发展,证明陈氏父子二人的判断都出现了偏差:

红旗营渡江当日,便以雷霆万钧之势连克采石矶和当涂,其先锋部队更是次日即拔营东进,直扑集庆路(江宁)而来,其进军之速,远超想象。

陈野先当时若真听了长子之言,接到贼军渡江的急报后就立即出兵,根本不可能与当涂守军形成什么“里应外合”,反而极大概率会在板桥或江宁镇附近,与红旗营的先锋迎头相撞。

以红旗营渡江以来所表现出的恐怖战力,自家这些兵甲不全整训不足的团练乡勇,若在野战中遭遇红旗营先锋,下场必然是凶多吉少。

此后,陈野先便彻底熄了主动出击的念头,一心只想凭借方山的地利固守待变。

变局很快就来了,却是朝着不利于方山“义兵”的方向发展。

数日之内,红旗营大军便横扫四方,逐一拔除江宁城外的元军据点。

昨日下午才进抵江宁城下,轻取雨台,夜间就大闹夹江,焚烧水军营寨;今日上午,又趁雨强行冲出守军封锁,将水军战船送到了秦淮河中游。

由于战乱消息封锁,陈野先其实并不清楚这些细节,但雨台昨日下午才起大火,今日晚上栖霞山又传来钟山被围的烽烟,他却能看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