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江湖野人 > 第213章 开创时代岂无赏(第2页)

第213章 开创时代岂无赏(第2页)

说乱贼头子嫌官小,把天使晾在一边不管了?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想走都走不了!

“如此,下官便不打扰参政休息了,告退。”

见赵琏愣在原地,脸色变幻不定,郭宗礼果断地拱手一礼,带着人退了出去。房门再次被无情地关上,落锁的轻微“咔哒”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

石山确实不在城中。

一早用过饭后,他便带着亲卫队和神机营指挥使邓大缸等人,出了合肥东门,来到城外一处偏僻而空旷的山谷。这里地势隐蔽,四面环山,只有一条道路可以进出。

李武亲率骁骑卫精锐提前赶到,将山谷内外彻底清场,外围游弋警戒的哨骑更是放到了十里之外,确保不会有闲杂人等潜入这片区域。气氛肃杀而紧张。

山谷尽头的一面陡峭山壁前,被临时平整出了一大片场地。

匠作院司业陶成道、大匠马化,以及十余名核心工匠助手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场中央,两门新铸成的火炮静静地矗立在特制的炮架上,覆盖其上的麻布已被掀开。

十月初的阳光明亮却不炙热,清晰地照耀在两门青铜火炮上。

崭新的炮管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金黄色光泽(青铜未氧化前的本色),冰冷的金属质感与精巧的结构(炮身、炮耳、炮架、瞄准具)结合在一起,散发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力量感。

铸炮数月,耗费无数心血与资材,如今总算结出了第一批果实。石山目光灼灼地盯着它们,心中充满了期待,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亲眼见证,这种划时代的武器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了。

“开始吧。”

石山压下激动,沉声下令。

大匠马化在滁州主持铸炮时,原本有几个学徒充当帮手,并负责最初几次危险性较高的试炮。

但匠作院司业陶成道只看了一次试炮过程,就嫌这几个学徒毛手毛脚,只知蛮干,完全不懂得射角、射线、药量配比之间的精妙关系,纯粹是在浪费宝贵的试射机会和火药。

这位有着旺盛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婺州路士子,竟不顾自己匠作院司业的“尊贵”身份,毅然脱去了宽大长衫,换上了一身与普通工匠无异的粗布短衫试炮。

此刻,他便将袖子高高挽起,露出不算粗壮却异常稳定的手臂,亲自上手操作。

几个月前,石山叫停了陶成道的“碗口铳小型化”研究,担心他好奇心过于旺盛,又搞出什么不切实际的设想,便提出了几个更具基础性和方向性的研究课题。

比如水力在各种机械上的运用效能评估,弹丸出膛后的飞行轨迹测算与公式推演等等,本意是让陶成道有方向地“打发时间”,夯实理论基础。

谁知陶成道对此展现出了惊人的热情和专注。

虽然受限于时代和工具,至今未能推算出弹丸射程的准确数学公式(缺乏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他却通过大量细致的观测和记录,敏锐地意识到弹丸飞行轨迹并非直线,而是一条抛物线。

并且其射程深受初速度、发射角度(他称之为“射角”)以及弹药量等多种参数的影响。

陶成道甚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射线”(大致相当于瞄准基线)的概念。

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陶成道亲自设计并督造了可以精细调整并锁定射角的炮架和瞄准装置,大大提升了火炮的射击精度和操作便捷性。

此刻,他正全神贯注地进行发射前的最后准备。

陶成道先是小心翼翼地用特制长柄药勺,将精确称量好的火药倒入锃亮的炮膛,然后用长长的推弹杆仔细地捣实,动作沉稳而熟练。

接着,他将一枚打磨光滑的铸铁弹丸装入炮口。

最后,他俯下身,眯起一只眼睛,通过自己加装的简易瞄准具,反复调整着炮身的俯仰角度,口中还低声念叨着一些旁人听不懂的参数,神情专注得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石山在一旁看着,原本还有些担心这位士子操作失误,毁了一门炮事小,万一炸膛伤到了陶成道自己,那损失可就无法估量了。

但看到陶成道那套流畅而严谨的操作流程,以及眼神中那种属于真正研究者的冷静与自信,他便知道自己多虑了。这样真正用脑子做事的人,才是他最需要的研究性人才!

“元帅!”

尽管这套流程已经操作过很多次,能够确保不出岔子,但毕竟此次是元帅亲临检阅,陶成道还是在试射前,转头朝石山喊道:

“还请诸位再向后退开一些距离,以防万一!”

石山从善如流,带着李武、邓大缸等人又向后退出二三十步。

陶成道见众人退到安全距离,这才再次举起火把。他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口中无意识地喃喃自语“一定要成!一定要成啊!”,随即,他将火把稳稳地伸向炮尾那截露出的引信。

“嗤——”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