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江湖野人 > 第172章 连环套计破人心(第2页)

第172章 连环套计破人心(第2页)

持续多日的阴雨停歇,几缕难得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湿漉漉的山林和泥泞的战场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血腥混合的复杂气味,令人心情大好。

而此时,冯国胜也完成了对战场的初步清扫。

此战,阵斩庐江骑将以下一百八十七人,俘获千户陈通等四百三十六人,仅数十名庐江骑兵侥幸逃入城中。更关键的是,兵不血刃迫降了树山小营。

树山名为“山”,高度实际不足二十丈,但此地距离庐江城西南角不足三里。站在山顶,庐江城西南城墙的垛口、守军走动的人影都清晰可见。

周昶耗费巨大民力,在山上修筑了这座砖石土木混合结构的坚固小营,本意是作为庐江县城的前哨屏障和犄角,进可攻,退可守。

谁能料到,竟因主将陈通的一次冒进出击被俘,导致整个小营不战而降,将这至关重要的战略支点,拱手送给了红旗营。

小营易主,庐江城西南方向顿失屏障,如同被人抵住了腰眼,瞬间成了心腹大患。

与冯国胜沉浸在斩将夺旗,缴获营地的兴奋中不同,常遇春听完此战的大略经过和战果后,立刻捕捉到了更深层次的价值——陈通本人!他迅速召见了刚刚投降的陈千户。

中军帐内,常遇春端坐主位,高大的身影在窗外投进的阳光映照下更显威严。

“陈千户,给俺详细讲讲,你们那位庐江县尹,是个怎样的人?”

陈通刚刚经历兵败投降,又被迫劝降了自己驻守的营寨,正是内心羞惭愧疚之时,虽无必死之志,却也本能地不愿过多谈论故主,尤其是可能对攻城不利的信息。

“回禀都指挥使,周县尹,宽仁厚德,为政庐江四年,着实做了不少实事。兴修水利,疏通沟渠,鼓励稻麻桑耕,使乡民得以活命。城中百姓,乃至乡野村夫,多感他的恩德,愿为县尹效力。

都指挥使若想…若想从周县尹身上寻得破绽破城,怕是有些难处。”

常遇春顿兵庐江城下已经数日,无时无刻不想着破城建功,被陈通一语点破心思,他却丝毫不恼,反而朗声大笑起来,声震帐顶:

“哈哈哈!有趣!有趣!元帅为俺取字‘伯仁’,周县尹既号‘宽仁厚德’,那他与俺常伯仁,岂不是天生的缘分?能不能破城,是俺们红旗营的本事,你不必操心。

你只管照直讲,若能劝降周县尹,让庐江百姓免了刀兵之灾,可是天大的功德,你也能早日与城中家小团聚,岂不是两全其美?”

陈通闻言,心头猛地一颤。他之前见识过冯国胜的骁勇疯狂,再看眼前这位形象更加彪悍威武的常遇春,本以为此人定是更加嗜血好战的猛将。

万没料到,对方竟有意劝降周昶,这巨大的反差让他一时有些懵然,内心陷入了激烈的挣扎。

他的父母妻儿皆在城中,若助红旗营破城,一旦城破玉石俱焚,家小恐遭不测;但若能促成周昶投降,保全城池,自己不仅能保全家人,甚至可能……有功?

一番权衡之后,对家人的牵挂和对避免更多杀戮的微弱期望,压倒了对旧主的忠诚,陈通深吸一口气,下定了决心,缓缓抬起头,声音平稳了许多:

“周县尹他……”

常遇春如今身为都指挥使,深受石山器重,耳濡目染之下,眼界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知凭手中刀枪博取富贵的勇夫,深知“夺地易,收人心难”的道理。

听完陈通对周昶为政、性情、军中威望以及城中民心士气的详细叙述,更坚定了劝降周昶的决心。庐江民心依附周昶,强攻即便得手,双方伤亡必不会小,且后患无穷;若能劝降周昶,则事半功倍。

不过,劝降一城之主,事关重大,元帅亲率大军坐镇城北,此事绝不是他能擅自拍板。

常遇春当即请张德胜亲自护送陈通绕回城北大营,面见元帅。

城北大营,石山听完城南一战的战报和陈通的陈述,又详细询问了庐江城防、民心、周昶性格等细节,看着神情忐忑的陈通,露出温和的笑容,道:

“陈千户,你能弃暗投明,又愿为阖城百姓免遭兵燹而奔走,此乃大义!本帅在此承诺……”

“多谢元帅,罪将定当竭尽全力!”陈通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激动地叩首。

巢县义军头领金朝兴见元帅轻易放走俘虏,忍不住低声问道:

“元帅,若是陈通这厮心怀叵测,一去不回,甚至反咬一口,俺们岂不是亏了?”

石山的目光从陈通远去的背影收回,扭头看向金朝兴,笑道: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庐江之所以能两次挡住‘彭祖家’的数万大军,凭的便是周昶治下的万众一心。陈通此去,无论真心劝降,还是一去不回,只要出现在庐江城下,就是攻心!”

庐江北城墙,拱斗门外,陈通一身泥泞,神情疲惫,没有披甲,只穿着单薄的军袍,倍显落寞。

“末将陈通!求见县尹大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