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江湖野人笔趣阁免费阅读 > 第247章 定江宁多管齐下(第4页)

第247章 定江宁多管齐下(第4页)

“但陈氏主脉在江宁盘踞数代,树大根深,党羽众多,其影响力绝非偏支子弟可比。他们既已公然起大军对抗我红旗营,绝非简单宽恕就能真正收服。留其主脉,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

王宗道听到这里,以为石山又起杀心,正想再劝谏几句陈氏主脉若能安抚,示范效应更大,却见石山已然开口,继续道:

“一味诛戮,亦非上策,易激变故,且与我军不滥杀的传统相悖。陈氏主脉既然杀不得,又留不得……”

石山的目光扫过地图,望向江北徐州路方向,道:

“江北久经战乱灾荒,地广人稀,田地大量抛荒,正需人口填充垦殖,以恢复元气,稳固根基。便将陈氏主脉及其核心党羽,全数迁往江北安置!

给予田亩,使其自食其力,亦可视其表现,允许其子弟未来于我红旗营效力,但绝不可再使陈氏聚集于江宁,干预地方!”

石山虽是穿越者,有着超越时代的视野和知识,但他深知自己已经深深扎根于这个时代,不可能脱离实际肆意妄为。

迁移豪强,自古有之,此举既是对陈氏的惩戒和削弱,也是在试探麾下出身士绅阶层的将领官吏们的反应和底线,看看他们能接受到何种程度。

王宗道闻言,愣了片刻,低头仔细思索。

他本能地觉得将整个陈氏主脉迁走似乎有些过于严厉,但转念一想,这确实既避免了大规模杀戮带来的恶名和潜在反抗,又从根本上解除了陈氏在本地的影响力,还充实了江北。

似乎……竟是一举多得的高明策略?

王宗道最终还是屈从于石山的意志和更深远的布局,拱手道:

“元帅思虑周详深远,非属下所能及!宗道受教了!”

石山虽然确定了要“流放”陈氏主脉的方针,却并没有立即付诸行动。

甄别消化那两万多俘虏绝非一日之功,其中不少中下层头目皆是陈氏子弟或亲信,在此之前,必须先行稳住他们,避免狗急跳墙。

他还想借此机会,看看江宁城城外的士绅豪强会作出何反应,有没有“聪明人”能看清时势。

接下来的三日,胡大海派快马送来消息,称拔山卫已攻克溧水州城;王弼也在初步完成对陈野先所部俘虏的甄别后,奉命率领威武卫进军句容县。

陈野先所部虽有两万之众,但正面败于石山之手,全军覆没,红旗营大军云集,兵马总数也远在陈野先所部之上,威势正盛。

直接以大势相压进行甄别整编就行,用不着也不该再玩什么“单骑入营”“夜宿俘虏营中”的冒险戏码,过程总体顺利。

期间,自然也有不识时务,试图鼓噪闹事者,对于这些冥顽不灵之徒,常遇春自然毫不手软,以雷霆手段迅速镇压,正好借此杀人立威,震慑绝大多数俘虏。

待初步甄别完成,便将俘虏中所有查明的陈氏宗族成员及其核心仆从等,共计三百余人,全部押解至雨台大营,听候石山发落。

这番动静,并未刻意隐瞒,很快便通过各种渠道传了下去。

果然引来了石山想见的人,就在陈野先族人被押至雨台大营的次日清晨,一名身着青色儒衫,头戴方巾的文士,来到了戒备森严的雨台红旗营大营辕门之外。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对着守门的红旗营士兵,不卑不亢地拱手一礼,朗声道:

“劳烦通传,江宁士子夏煜拜见石元帅,有要事相禀!”

……

ps:据《平叛记》记载,1631年,孔有德以6门红夷大炮,轰击莱州东北角楼整整三日方塌,具体用弹多少没有记录,估计不少于1000发。

红夷大炮各方面参数远胜于主角现在的火炮,射击精度更高(炮身要长很多),命中毁伤效果也更好(1发10斤弹命中造成的毁伤效果,2发5斤弹连续命中肯定达不到)。

720斤青铜炮1000米外毁伤效果已经很差了,不能和红夷大炮相提并论,就算命中率一样(根本不可能一样),用弹量也会多得多。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