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全文免费阅读 > 第259章 捷报再传真州破(第2页)

第259章 捷报再传真州破(第2页)

“好!”

朴道人近距离跟随石山,执掌军令司日久,早已养成雷厉风行、注重实效的习惯,见朱重八态度恭谨,神情不似作伪,便不再多言,扭头对赵庸吩咐道:

“重八就分到你们作战科。赵参军,你要好生带他,让他尽快熟悉科内事务。”

“卑职明白!”赵庸肃然应命。

他虽然也疑惑元帅为何会将一个刚受了军法严惩的军官塞进军令司这等核心部门,但以他对元帅行事风格的了解,石山做事从来有始有终,既将人放在这里,必定后续还有关注。自是不敢懈怠,郑重表态道:

“请军师放心,属下定会用心帮教,让重八尽快上手,不负元帅与军师所托!”

离开朴道人签押房那略显压抑的环境,赵庸领着朱重八穿过一条回廊,走向作战科的公房。还未进门,便听到里面传来噼里啪啦的算盘珠响和低沉的讨论声。

二人推门而入,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间极为宽敞的大公房,最引人注目的,是房间中央一个巨大的沙盘,山川河流、城池关隘,塑造得极为精细。

四周墙壁上,则挂满了各种尺寸、各种比例的舆图,有些描绘宏观大势,有些则精细到一县一乡的地形地貌。乍一看,此处不像衙署公房,倒像个大军统帅的作战指挥室。

房内还有四名参谋人员,各司其职。

有一人正以左手飞快地拨弄算盘,眉头紧锁,右手上的炭笔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数字;

有一人则对照着墙上的舆图,手指划过一道道山川河流,低声自言自语,推敲着某个方案的可行性;

还有两人正在沙盘旁,一边移动代表军队的小旗,一边激烈却不失条理地争论着什么。

见到赵庸带着一个陌生面孔进来,四人暂时停下手中的活计,向二人点头致意。

他们的目光在朱重八身上短暂停留,带着几分审视和好奇,但很快就又重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专注和紧迫的气息。

赵庸想到朱重八的出身经历,又想到作战科的职司,问道:

“重八,你可通晓珠算?”

朱重八自幼家贫,很小就给人放牛割草,食不果腹,自是没机会识字算术。

后来出家为僧,也是四处云游乞食,虽凭着天资聪颖和毅力,认得了一些字,投军后有先生教导,识字更多,但珠算这等需要专门学习,且颇费时日的技能,他却从未有机会接触。

朱重八脸上微露赧色,但回答得却十分干脆:

“回参军,属下不会。但俺能学!定能很快学会!”

“嗯。”

赵庸脸上看不出喜怒。他的正式职务是“作战参军”,负责主持作战科日常业务,与朱重八现在任命的“参谋”之职不同,责任更重。他对朱重八的态度还算满意,便多解释了几句:

“我作战科的职司,主要是依据元帅的战略意图,制定并协调实施具体的作战计划。

大军一动,牵涉无数。粮草辎重每日消耗几何?我军各部在不同地形下的日行军能力如何?敌军可能的增援路线和抵达时间?等等这些,都不能凭感觉凭空想象,必须有详实的数据作为支撑。”

这一套讲究“数据支撑”的理论,甚至“数据支撑”这个词本身,都出自石元帅。

朴道人和赵庸等人,也只是在元帅的指导下,初步搭建起了军令司的框架,距离元帅所要求的“高效、精准、专业”的参谋班子还差得很远。

就以最简单的各部行军能力为例,其中涉及到的变量就极为复杂:地形、道路状况、天气、水源分布、后勤补给线的长度与安全、敌情干扰等等。

而且,这些变量并非孤立存在,还会随着军队规模的大小、行军距离的长短而发生剧烈变化。

很简单的道理:一口泉眼能满足两百人马饮用,却绝对无法满足三千人马的需求;

一条宽阔的河流,百余人随处找个私渡,都能神不知鬼不觉涉渡过去。但对拥有大量辎重车马的十万大军来说,就需要费数日架设浮桥的天堑,若是敌军在关键节点布下重兵,甚至只能望河兴叹。

之前的几次大战,军令司都尝试制定了详尽的作战方案,比起以往全靠主帅个人经验和直觉来决策,已经是巨大的进步,石山也对此给予了鼓励。

但方案在实际执行中,还是出现了诸多预料之外的纰漏。

好在元帅并未批评作战科众人,战后,石山还会亲自与朴道人、赵庸等参谋一起复盘,研究改进之法。

军队毕竟不是冰冷的机器,各营、各镇、各卫的战斗力、执行力、行军速度,因主官性格、部队成分、训练程度等变量而差异巨大。

即便同一个营,换了不同的指挥使,其表现也可能大相径庭。

军令司最初尝试量化这些数据时,不得不预留极大的冗余量,导致方案往往偏于保守。

结果便是,迄今为止,军令司提供的作战方案,大多仍只能起到“重要参考”作用,还远未能达到如臂使指、精准指导大军行动的程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