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在线阅读 > 第233章 常遇春破阵擒将求月票(第1页)

第233章 常遇春破阵擒将求月票(第1页)

第233章常遇春破阵擒将(求月票)

卞元亨、常遇春等人还在采石矶上清剿最后负隅顽抗的残敌,左君弼便已率领忠义卫兵马登陆,朝着采石矶后方的当涂城方向疾进,准备趁着采石矶守军溃败混乱之际,攻下当涂。

战前,荣军社都事周闻道曾向石元帅请命,希望能随军出征,凭借自己在故乡有些许人脉,尝试劝降当涂守军,以期减少将士们攻城的伤亡。

石山却以“荣军社事务繁忙,勿要分心军务”为由,婉拒了周闻道的请求。

荣军社事务确实很繁杂,但也没有忙到其都事寸步难离的地步。石山决意不带周闻道出征,自有更深层的考量。

其一,根据战前搜集到的情报,当涂本无城墙,元廷去年颁布‘修城令’后才仓促修建,墙体单薄,高仅两丈七尺,防守兵马多为临时征召的乡勇义兵,战斗力有限。

当涂、采石一体,太平路的防守重点还是在采石矶上,只要红旗营能迅速拿下天险采石矶,打通进军通道,则当涂孤城必破,实在没有必要再行劝降之举,徒增变数。

其二,亦是更为关键却不足与外人道的一点在于:石山及其麾下将士,基本出身于江北,乃是“汉人”;而当涂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守军与百姓,则是“南人”。

双方虽然同文同种,血脉相连,但因长达百余年的南北隔绝与异族统治,两地已在文化认同、社会风气乃至心理层面上发生了微妙却显著的变化。

即便石山在军事上将成功征服天下,将南北双方强行捏合在一起,短时间内,文化上更具自信和优越感的一方将自然而然地占据主导地位。

很明显,南宋故地富庶繁荣的江南,比起一江之隔动乱不休的江北,文化上绝对强势。

石山的见识再如何超越时代,也没法凭一己之力在数年内,就改变这一现实。

但若想真正主导时代变革,重塑华夏,就必须掌握文化变革的主导权。他不能打赢了军事仗,却在一开始就输了文化仗,让未来的发展被江南文人士大夫阶层所左右。

因此,即便明知江南许多州县元军防御薄弱,甚至可能“传檄而定”,石山也必须先硬碰硬,以堂堂之师正面击碎“南人”可能残存的心理优越感和抵抗意志。

唯有如此,才能为将来推行新政、主导文化融合与变革,赢得至关重要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当然,这些都是更为长远的布局。

眼下当务之急是攻陷当涂,继而剑指江宁,先在江南牢牢站稳脚跟再说。

待龚午亲率捧月卫精锐,护卫着石山登上采石矶下的临时码头时,矶上的战斗已基本平息,只剩下零星抵抗和肃清残敌的收尾任务。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火硝味,焦黑的木栅残骸和散落的兵刃箭矢随处可见,显示着不久前战斗的激烈。

左君弼派来的一名队率正在码头焦急等候,见到石山登陆,立刻上前禀报:

“元帅!当涂城元狗中有一员悍将叫纳哈出,好生勇猛!趁我军刚刚进抵城下,立足未稳之际,突然打开东门出城反击,连破我前军两阵。

左都指挥使特命小人前来禀报,请元帅务必小心,谨防敌军狗急跳墙,突袭中军!”

即便是在火枪火炮已开始崭露头角的时代,勇猛绝伦的悍将依然能在战场上创造奇迹。

但再勇猛的悍将,也绝难冲击阵型密集且同样敢战的精锐敌军。石山身边有捧月卫精锐护卫,自是不惧什么元军悍将突击,他更关心的是元军反击对红旗营造成的损失,沉声问道:

“我军伤亡如何?”

那队率面色一黯,低头禀道:

“孙德崖指挥使力战殉职,叶升指挥使负伤,两阵伤亡,初步清点,约有百人。”

孙德崖投效石山已经一年有余,算得上是军中的“老将”了。

此人没什么大志,初期有些得过且过,故而一直止步于指挥使。直到石山在徐州一战大破十万元军,孙德崖才仿佛被惊醒,真正开始追求进步,日常训练抓得极紧,表现颇有起色。

本次渡江作战,石山念其转变显著,有意给他一个立功的机会,也好在军中树立一个知错能改、浪子回头的榜样,却万万没想到,此人竟福薄如此,将性命丢在了这江南第一战的城下。

叶升素以骁勇闻名于合肥诸将,也败在纳哈出手中,看来这元将确实有些勇悍,绝非易与之辈。

不过,这些个人的勇武,在红旗营整体的战争机器面前,起不到什么决定作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