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扫元在线阅读 > 第216章 定天下兑有三策(第2页)

第216章 定天下兑有三策(第2页)

“世间万事,难易大抵相近。徐寿辉为求速成,贪图地盘,而忽略根本之地治理,其速胜,注定换来速败,空为他人作嫁衣。

我只求步步为营,根基稳固。敌人因警觉而变得更强,固然难打;可一旦将其攻克,则新得之地必能更快融入我治下,根基反而更为牢固坚韧,岂不更好?”

叶兑被石山的沉稳和强大自信所感染,紧蹙的眉头稍稍舒展,也跟着轻笑了两声。

笑罢,他再次端起茶盏啜饮两口,趁机整理了一下被石山开阔思路所激荡的思绪,将话题拉回现实紧迫的问题,接着道:

“进取江南,终非一日之功,需从长计议,缓图之。眼下燃眉之急是,若徐宋彻底败亡,而元帅又已明志绝不接受元廷招安,则我红旗营必成为元廷头号欲除之而后快的目标。

届时,我大军必被元廷主力牢牢牵制于江北防线,纵有渡江之心,亦恐无南顾之力。”

这也正是石山内心所深忧之处,正因如此,他才会在取得徐州空前大捷声势最隆之时,甘冒麾下文武可能产生疑虑甚至离心的风险,也要与元廷派来的使者进行接触。

以更为灵活务实的外交姿态,为红旗营争取这至关重要的喘息备战时间。

石山沉思片刻,决定还是对这位展现出卓越战略眼光的谋士坦诚相告,道:

“不瞒祭酒,元廷近日确已派遣使者入境,欲行招安分化我部之事。我虽不欲与元廷和谈,但为了赢得喘息之机,仍与其虚与委蛇。不知此策可对否?”

叶兑闻言,非但没有惊讶或反对,眼中反而流露出赞赏的光彩,击节赞道:

“这正是属下欲向元帅进言的第一策——元廷势大,根深蒂固,元帅虽有覆元雄心,却不可一味逞强蛮干,于此时机,正需审时度势,行纵横捭阖之术。

假意迎合,使元廷对我心存幻想,迟疑不决,无法集中全力,对付我红旗营,此乃上佳之策!”

“嗯。”

石山颔首,叶兑的理解让他心中一定,但他随即提出更深层的忧虑,道:

“但此策可一可二,而不可再三。元廷迟早会察觉我并无真心接受招安之意,届时,必恼羞成怒,倾尽全力而来,又如之奈何?”

叶兑此刻已经大致猜到石山的心思,他看着石元帅波澜不惊的眼眸,心知对方此言半是询问,半是考校自己,便捋须笑道:

“元帅何必考较属下?元帅此前的布局,不是已经证明可行么?败元军主力于徐州城外,却保留芝麻李的主帅地位,则北面无虞;

属下料想,以元帅的眼光,绝不会坐视徐宋就此彻底败亡,令元廷得以全力对我,必然留有后手,定会伺机予以支援,哪怕只是些许牵制。”

他目光炯炯,继续道:

“只要元廷一日不能彻底剿灭徐州芝麻李、汝宁府刘福通,乃至败退的徐宋等各地义军,则我红旗营身处各方势力之中,虽看似四面皆‘敌’,实则亦互为屏障唇齿。

即便我部势力范围暂时‘荣登’众义军之首,成为元廷眼中最显眼的靶子,又有何惧?元廷被四面义军牵制,则始终无法全力来攻,此即我红旗营纵横捭阖的空间。”

“哈哈哈!”

石山闻言,不禁放声大笑。与智者交谈,果然省心省力。

他确实没有牺牲自家本钱去救助徐寿辉的打算,但绝不介意在徐宋这艘破船彻底沉没前,暗中给元廷使些绊子,扔几块石头,让其无法从容收拾局面,而顺利抽身对付红旗营。

叶兑说得不错,红旗营处于各方势力半包围之中,地理上虽看似受限,发展受掣肘,却也天然拥有了在各大势力之间纵横捭阖,借力打力的地缘优势。

元廷只要一天无法肃清这些大大小小的反抗力量,就一天无法集中全部力量来对付他石山。

“天下反元义军,本应同气连枝。”

石山笑声渐歇,语气中带上一丝追忆与感慨,道:

“昔日,我在徐州城中时,曾力劝芝麻李广发檄文,诚邀天下豪杰共举义旗,争取抗元‘盟主’的大义名分,以便号令各方,整合抗元力量。

只可惜,芝麻李虽为当世豪杰,却未能识得其中深远谋略,并未施行。”

石山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道:

“如今,我亦不欲图那虚名。但蒙元无道,天下汹汹,黎民倒悬。周边各势力皆不能扛起覆元兴汉的大旗,而我红旗营又已被时势推到了最前沿,那这重整山河的重任,舍我其谁!”

石山虽未直接承认会对救援徐宋采取具体行动,却明确表态愿意承担起领导反元大业的责任。叶兑听得心潮澎湃,只觉满腔抱负得遇明主,激动道:

“属下才疏学浅,长于笔墨而拙于口舌。关于以南统北之大略,本已草拟‘三目’,欲建言于元帅。但方才聆听了元帅一席话,深受启发,又有诸多新的想法涌上心头,恐需再细细斟酌梳理。

请容属下深思熟虑后,再具文详细呈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