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远点点头,看到所有人都已经落座,这才开口道。‘既然是阖家团圆的年夜饭,就不要讲那么多规矩。趁着热咱们先吃菜。’话音一落,王顺拿起汤勺开始盛粉汤。王宁远接过汤碗,双手递给身边的福伯。‘二少爷折煞老奴,能一张桌上吃年饭饭,已经坏了规矩。这这不合适!’王宁远将汤碗放到福伯面前。‘家父重视规矩,每年年夜饭更是死气沉沉。当初因为不守规矩也没少被家父惩罚。’福伯用小勺舀着汤,听到王宁远这么说,脸上的表情奇怪。‘东家我怎么听说您以前不守规矩顶多被训斥一顿。被罚次数最多的缘故是因为您行笔太差。心绪不定,念头繁多,以致文章破题精彩,内容却天马行空,常常答非所谓。’王宁远看了一眼福伯,又看看憋的脸通红的王顺和张老拐。鲁柱倒是一脸的好奇。‘这些你们怎么知道的?’问着,王宁远看向福伯。福伯小口的喝着粉汤,‘火腿还得选金华火腿,只是这个味道不像世面买的?多少年了,还是吃不惯海参。勤秋的手艺还是潮了些,不如她师傅。’王顺挨个给首席上的人舀了汤,这才坐下笑着回答道。‘爹,还是您嘴刁。’王宁远当然明白他们这是有意的转移话题,也端起汤小口的尝。顶级食材熬制的汤,喝起来当然美味。只是其中差距,王宁远是一点也品不出来。王顺接着解释道,‘本来没有这道菜,金华火腿是皇后娘娘赏下来的,还有太湖的银鱼干也是。新添加的菜,火候差了些。’王宁远这才舀着火腿丝仔细品尝,依然没有吃出差别。看来还是吃的少,富贵生活过的少了。看到王宁远的目光,福伯放下汤碗。‘二少爷,别听他那胡咧咧,当初老爷不放您出去游学是怕一放手您会如脱缰野马一般,在影响了文风。这才让老奴盯着您练字。’福伯还是给王宁远留脸,什么盯着练字,明明是随福伯学字。一生跟随在堂树公身边的福伯一手字让堂树公都赞赏。‘每次秋围派各省学政都有迹可循,少爷的文风正和当年山东学政脾胃。这才特意让我回乡盯着您,又怕镇不住您,这才将老爷手书和戒尺一并给了我。过了秋闱,春闱反而水到渠成。’王宁远知道自己当初春闱,殿试占了太多先父的名声。可这种便宜又不只有王宁远一人。‘二少爷的字和文章自然是大少爷传出去的。’王宁远这才扭头看了一眼韩彬。‘当年你也看过我的文章?’看到韩彬点头,王宁远也是无语。在丁忧期间,王宁远也曾经翻出不少自己以前准备秋围时写的文章。用后世的眼光看,那些策论还真是生涩浅显。真正让王宁远对政令,对九边策略,内阁六部内的纷争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正是由于先父和李世叔的突击培训,这才打破年轻人心底那一丝幻想。看到斗争的残酷这才让思想跳脱的王宁远性格收敛。也正是这次春闱后,王宁远才有心整合自己身边的力量。更是这次深层次的认知改变让王宁远和张穗的夫妻感情回归正轨。王宁远起身端起手里的酒杯,对着西方躬身施礼,这才一歪酒杯如凤凰点头般将酒点在地上。看到老爷起身,饭厅里的人都放下筷子安静下来。‘整整三年,家里一直死气沉沉,大家陪着王家一起守着规矩。其中辛酸苦辣只有咱们自己个清楚。父亲仙逝,可王家没倒。咱们主仆一心,让王家更上一层楼,也让看轻王家,算计王家的人付出代价。新的一年大家一起蒸蒸日上。’说完王宁远一仰脖子将杯中酒饮尽。虽然葡萄酒来的清淡,可老爷的一番话更表明王家秉公堂再次崛起京城的号角吹响。德哥儿捧着酒壶走到父亲身边,将酒满上。‘第二杯,我代表一家谢谢各位三年来的付出。也预祝各位都身体康泰,日日顺遂。’饭厅也响起祝福老爷、夫人、少爷的声音。第三杯酒满上后,王宁远笑着说道。‘家里三年没有涨月钱,新年新气象,这三年一直守着王家的丫鬟雇工,铺子里的伙计,长工,庄上的佃户都涨。随后王顺,王管家会有详细条例贴出来。’王顺听完,立马站到王宁远身边对着饭厅里的人拱拱手。这是王宁远第一次明确的表示王顺升为管家。将家事安排清楚,王宁远才能彻底用心公务。随着王宁远坐下,饭厅里再次热闹起来。‘二少爷尝尝,这驴肉味道还真不错。’看看两眼通红的福伯,王宁远拍拍他的手。‘大过年的您就开心些,可别掉您的金豆子。’福伯摇摇头,‘本来还担心二少爷能不能立足京城。还是老爷有眼光,这三年二少爷变的老奴都快不敢认了。这样也好,这样好,到了那头给老爷说说让他放心。’‘爹,大过年的您就别说这些了,要是舍不得您就留在京城。’福伯摇摇头,不停的给王宁远夹菜。‘老奴就不留在京城添乱了,还是回乡替两个少爷守守家业吧!’不能说老人扫兴,更不能说福伯倚老卖老。这种阖家欢乐的时候,同龄人越来越少,那种孤独感和对往日的怀念难免影响心绪。福伯喝了几杯葡萄酒,一直不停的照顾王宁远。随着厅里说话聊天的声音越来越大,福伯的心情也明显好转。随着女眷们开始行酒令,王宁远也彻底放开开始和韩彬划拳。直到福伯说差不多了,张穗这才让人赶紧去下饺子。吃完饺子,年夜饭才算散席。孩子们也不出去玩耍,在饭厅里拿出黄纸开始叠起元宝。女眷们收拾完,已经再次摆起战场开始包素饺子。韩彬和张老拐手里端着凉菜,拎着酒壶换地再战。王宁远正想跟着一起去再喝两杯,就被媳妇喊住。:()红楼之皇权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