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金釵解语映华堂,昔是俞郎未抚簧
水月小筑,悬浮在一片自成独立空间的夜空之中。
甫一踏入无形的界门,便觉天地骤然变换,外界还是烈阳高悬的青天白日,此处却已是星河低垂的静夜。
点点星辰如同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密密麻麻铺满穹顶,偶有流星拖著长尾划破夜幕,在深邃的夜空中留下转瞬即逝的光芒。
整片建筑群依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以千年灵木构筑的楼阁错落分布,
楼阁掩映在鬱鬱葱葱的竹林松海之间,松木的清香与竹露的甘冽在空气中交织,沁人心脾。
几座高台凌空架起,与挺拔的灵竹齐平,台上摆放著矮几蒲团,可供人凭栏赏月、执杯浅酌。
远处的水榭中,隱约有仙子翩起舞,广袖翻卷如流云,琴音如同山涧清泉般流淌过来,与夜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融为一体,奏响一曲动人的天籟。
这里没有寻常风月场的奢靡浮华,反而弱化了权贵的气息,处处强调自然意趣,漫步其间,仿佛能暂时剥离外界的纷爭与戾气,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回归本真之感,当真是消磨英雄志的温柔之乡。
领路的白衣仙子广袖飘飘,裙摆上绣著银色的月华纹路,隨著她的动作流转著淡淡的光泽,她足尖轻点过溪面的青石,激起一圈圈细碎的涟漪,水中的月影也隨之晃动。
仙子回眸浅笑道:
“两位贵客且隨我来。”她的声音如同山涧清泉,带著几分清冷,又透著几分温婉。
俞珩神色自若地跟上,目光平静地扫过四周的景致,身后的刘俊生把头埋低,眼神紧紧盯著脚下的石径,生怕警见什么不该看的景致。
穿过一道圆形的月洞门,眼前豁然开朗,一股清甜的水汽扑面而来,只见一泓清泉从青石上潺潺流过,月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投下斑驳的竹影,与流动的水光交相辉映。
小楼周边,一条清澈的溪水豌绕过,水中游动著几尾荧荧发光的灵鱼,它们身形小巧,通体透明,游动时留下一道道淡蓝色的光痕。
溪畔错落摆放著几张檀木案几,案上燃著幽幽的檀香,几位身著锦袍的客人正凭栏而坐,执杯赏月,低声谈笑。
他们身后,数位素衣女子正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广袖翻飞间带起细碎的流光,舞姿轻盈曼妙,如同月下精灵。
一条豌的石径穿梭於紫红的丛中,路边点缀看小巧的假山流水,与周围的景致相映成趣。
与外界的繁华相比,此处儼然被营造成了一片“喧囂中的净土”,让人恍惚间忘却了圣城的纷爭与算计。
夜色渐深,银辉如同流水般洒满大地,亭台楼阁中的灯火朦朧闪烁,整个水月小筑笼罩在一片神秘而静謐的氛围中,仿佛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
白衣仙子领著俞珩和刘俊生沿著石径缓缓前行,脚步声被淹没在流水与琴声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寧静而美好。
竹帘轻卷,带起一阵清幽的竹香,两人被引入一方临水而筑的雅阁。
阁楼悬空架在溪水之上,低头便能看见水中灵鱼游弋,尾鰭扫过琉璃面,漾起细碎的光斑。
阁內陈设极尽清雅,四壁悬掛著水墨烟雨图,笔触疏淡,仿佛能从中听见江南雨声。
紫檀木案几光滑如镜,上面错落摆放著几枝新折的寒梅,红梅映雪,暗香浮动,为这静謐的空间添了几分生机。
弓路的白衣仙子广袖轻舒,动作优雅地跪坐於云锦蒲团之上,素手执起一柄紫金提梁壶。
壶中泉水初沸,“咕嘟”声轻响,白雾氮盒间,带著草木清气的茶香与窗外飘来的竹韵混作一处,沁人心脾。
“贵客可有相熟的师姐妹作陪?”仙子皓腕轻悬,壶嘴微倾,琥珀色的茶汤划出一道晶莹弧线,精准落入青瓷盏中。
盏中茶叶遇水舒展,化作几尾栩栩如生的游鱼之形,在盏中悠然摆尾,仿佛下一秒就要游出盏外。
俞珩接过茶盏,指尖在盏沿轻轻一叩,盏中游鱼顿时散作满盏星辉,茶汤清澈见底,
香气愈发浓郁,他含笑道:
“贫僧此来,是为寻金解语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