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时起,中华正统便传承有序、一脉相承。
自夏商周直到明清民国,所有政府都被人民视为家长和守护者,如果这个统治者不足以守护这个伟大的文明,就会被推翻并唾弃。
所以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低,根本原因不是他们的腐朽落后和失败,而是他们维护中华文明的意愿极弱——宁予外邦,不予家奴。
这句话是对整个文明本身的背叛,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遭受了历史的清算。
现代中国的历史课本上,对那两百年的屈辱史详细记载大书特书,这不是基于任何一份行政命令,而是源自于一种自发性质的朴素史观。
这份朴素史观约定了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当我们遭受侵略、欺辱、屠杀时,团结起来反抗那些暴行。
——当我们从混乱中恢复过来,记住那些流过的血,犯过的错。
——当代表这个文明的政府不再做正确的事,那就推翻它,重新建设一个更好的。
如此种种,皆为血脉誓言。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事?
不是对外输出独属于中国的意识形态,而是对内保护我们的“中国意识(esesciousness)”。
可能还是有很多蠢货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国家会具备自我意识。
原因很简单:深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大一统执念。
3000年以降,不管中国的国号改成什么,唐宋元明或者ThePeoplesRepublibsp;ofa,每一个中国人都以炎黄子孙自居。
当亿万人的朴素意识沉淀在民族意识深处,并不等同于“国家意识”的高级主体自然而生,它不显眼、不宏大、不喧嚣,唯一使命就是保护文明独立完整的健康存续。
平时你们感受不到它,但每一个朝战老兵的梦魇,都是它的外化。
我们的口号是保家卫国,家是小家,国是何国?
中国。
自尧舜以来必须千秋万载永远一体的中国。
电影里无名所处的时代,中国尚未实现第一次大一统。
然而对于大一统的追求其实早已刻在先祖的血脉中。
早在西周,便有名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就是一种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天下共主观念。
再到春秋,《春秋公羊传》写道:“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最后到秦始皇实现这一伟业,六国皆亡,实际上他实现的是战国七雄所有学问家、军事家、君主臣子、百姓望族的共同野望。
无名当然理解大一统,他只是遗憾,为何不是赵国实现大一统伟业。
因此,在行刺失败之后,坦然认输才是这个人物最深沉的魅力——刺客不是为钱向弱者挥剑的杀手,而是义士。
作为义士,无名赢得起也输得起,死而已,笑一笑就好,不值得失态。
以图兰为首的高度利己主义美国文化精英看不明白这一层,以为《英雄》的结尾字幕是在强行输出中国的意识形态,实在非常可笑。
你们不懂战国的浪漫。
战国最浪漫的一点便是在追逐大一统的最后一段绝路上所绽放出来的璀璨辉光。
从春秋到战国,从百家诸侯到最终七雄,他们为最终一刻征战了太久,也付出了太多,最终导致了一种发自灵魂的赴死狂热——胜固然可喜,败亦不足惧,终归是要一统,终归是要止戈。
秦据天命,替后世所有中国人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耗尽所有,二世而亡。
汉继其志,最终煌煌然如同天上星河,彻底抵定了“汉”的民族主体。
再到盛唐,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实现了民族大融合,树立了一次次同化异族政权的文化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