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一起复兴大唐吧! 第507章 > 第502章 君临天下上(第2页)

第502章 君临天下上(第2页)

祭坛四下,伴随着肃立的文武百官,黑压压的禁军,以及远处许多闻讯赶来、翘首以盼的长安百姓。

在当初,大部分长安百姓都被迫迁往了洛阳,但其中亦有一部分仍是长安旧民,于这些人而言,眼前的一切才当真是如同梦幻。

他们看到了一位年轻而威仪的秦王,看到了重新在太极宫祭祀天地的李唐皇室。许多老人忍不住跪倒在地,泪水纵横,口中喃喃着模糊的词语,不知是哭诉曾经的苦难,还是祈祷未来的太平。

祭天仪式结束后,萧砚又动身巡视了一遍凤翔,召见了在凤翔赋闲的刘知俊与凤翔文武,并奖赏了一直留在凤翔的梵音天,以及娑罗天、炎摩天、自在天三个协助梵音天的圣姬后,方才踏上了返回汴京的路程。

再度踏入汴京时,时节已入深冬。

汴河的水位下降了些,流速变得平缓。城市的繁华依旧,但因秦王归来、宝藏顺利开启、传国玺重见天日等等消息,全城都显然更多了一层热烈而期盼的气氛。

而秦王既然已经归来,登基大典便自然而然的马上就提上了章程。

这日,萧砚在后苑陪过了雪儿与众女,逗弄了长子与次子后,便在书房召见了韩延徽、敬翔、杨涉、张文蔚、杜荀鹤,以及特意从太原召回的郭崇韬、卢质等人。

书房中炭火融融,暖意盎然。萧砚卸去披风,只着一身常服,坐在书案后。女帝亦坐在一旁,手中捧着一杯暖茶,娴静相伴。

众臣行礼入座后,萧砚便直接开门见山道:“登基大典,礼部可曾择定吉期?”

杜荀鹤早有准备,起身行礼道:“回大王,臣等已初步遴选了几个吉日。最宜者,当属来年正月朔日,元旦佳节,万象更新,正合新朝肇始,天命维新之象。且时日充裕,足以从容准备典礼仪注。”

萧砚略一思索,便直接颔首:“可,就定在元旦。大典务求庄重肃穆即可,不必过于奢靡铺张。”

“臣遵旨。”

此事既定,众人却明显迟滞了下,目光只是在韩延徽与敬翔之间微妙地流转,似有未尽之言。

最终,敬翔微微颔首,向韩延徽投去一个明确由他主陈的眼神。韩延徽遂不再迟疑,当即起身,整了整衣袍,面向萧砚一礼。

“大王,新朝肇基,年号乃昭示天命、承载期许之重器,臣等不敢不慎。近日与敬公、杨公等朝上诸公反复推敲,斟酌古今,略有愚见,已另纸陈奏,恭请大王圣裁。”

萧砚取过女帝递来的折子,依言翻至对应部分,目光扫过上面工整书写的几行墨字。

而韩延徽便道:“臣以为,大王之功,震古烁今,非止于勘定祸乱、再造山河之武勋,更在于拨乱反正、立政安民之文德,开启前所未有之新局。故年号之选,当超迈前朝,既有传承,更需鼎新。臣斗胆提议‘天寰’二字。”

他略作停顿,以便众人消化,随后才又道:“《史记》有载,‘宇内一统,诸侯宾服’,寰宇即天下。‘天寰’者,寓意大王承天受命,一统寰宇,四海八荒,莫不臣服。此号气魄雄浑,尽显大王扫平六合、混一九州之盖世武功,亦有新朝疆域广袤、包罗万象之气象。读之朗朗,听之煌煌,有君临天下,号令四海之威!”

韩延徽的话音落下,书房内众人皆露出思索神色。敬翔抚须,稍作沉吟后便开口道:

“韩公所议‘天寰’,确实气势磅礴。然臣有一虑,新朝非仅武功赫赫,更需文治昌明,立纲陈纪,开太平之基。故臣提议‘洪武’……”

萧砚遂一时失笑,抬头看向敬翔。

而见萧砚如此姿态,众人遂也目光微动,听敬翔继续:

“《尔雅》释,‘洪,大也’,喻功业浩大如洪流;武,止戈为武,《左传》云‘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洪武’二字,既彰大王赫赫军功,如洪涛席卷,涤荡寰宇;更寓含新朝立国之后,将以强大武备为基石,禁暴止戈,保境安民,开创文治盛世。刚猛雄壮,亦有深意存焉。”

女帝在一旁听着,不由微微颔首。

此时,杨涉也起身:“韩公、敬公所议,确乃气象万千。而臣谨依礼制,观乎天象人事,提议‘开皇’。”

见众人望来,他便坦然陈词道:

“《易经》有云,‘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皇者,大也,始君王天下者也。‘开皇’即开辟皇极,肇始君王之业。昔隋文帝杨坚亦用此号,开创开皇之治,然其国祚短暂,未能尽此号之全功。今大王再启‘开皇’,正合革故鼎新、重开盛世之兆,寓意新朝皇基永固,德被四方,远超前世。此号尊隆显赫,足以正位凝命。”

随后,张文蔚、杜荀鹤、郭崇韬等人亦各抒己见,或提“天启”、“显庆”,或议再用汉武帝“建元”,言“大哉乾元”云云,皆引经据典,契合时势,令人难以抉择。

其实,年号由于都多取自吉祥寓意的字词,所以难免会有重复的,而‘建元’这个年号除了汉武帝首创外,在南北朝时,前赵刘聪、前秦苻坚都用过,后世帝王用前人的年号也屡见不鲜,只是多数都会尽量避免与本朝此前的年号重复罢了。

萧砚静静听着,翻阅着奏折,倒并未立刻做出决定,只是转向身旁的女帝,温言问道:“王妃以为如何?”

女帝便放下茶盏,微微笑道:“此乃军国重事,诸公俱皆所虑周全。臣妾以为,无论最终选定何号,必是能承天意、顺民心之选。”

见她并未在臣子面前直接表态,萧砚了然,不再追问,只是将奏折缓缓合上,对众人道:“年号之事,容本王再思量一二。年末诸事繁杂,有劳诸位费心。”

众臣遂又商讨了一些年末政务,方才行礼告退。书房内便只剩下萧砚与女帝二人。

窗外天色渐暗,有细碎的雪开始飘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