栅栏为墙的隔壁,一个胖胖的妇人正在喂鸡,看她站在自家门口徘徊,问道:“二嫂,为何一直不进家?”
二嫂抓着篮子:“弟妹,我好像遇见太子和秦王了?”
“什么?”邓女一下子扔了手里的瓢,“在哪儿呢,怎么不请到家里吃点东西啊?”
二嫂也很后悔,“我没有看见过太子殿下和秦王,刚才都没有反应过来。不过不着急,他们去找里面那个郭巨了,我们先去家中煮些鸡子,回来再经过咱们门口不就可以给他们了。”
“对,先煮鸡子。”邓女擦着眼角,回身喊自家儿子,“灯,快烧火。”
一模一样的孩子肯定是秦王和太子,那郭巨就在两位殿下管理的孤儿营做事,不会错的。
当初要不是秦王在外捡人,带着儿子和一群灾民到处觅食的她根本就活不到今天,更别提还能过上在长安城外买一处小院儿,每天都攒上十几个鸡蛋的安稳日子。
儿子邓灯立即放下劈柴的斧头,抱着两根柴跑向厨房。
他也想像郭巨一样去孤儿营做事。
*
小凹惊讶地走进郭巨家里的厨房,“你还会自己做饭呢?”
郭巨蹲在灶台前,点燃一把茅草塞进去,“殿下说笑,不会做饭我早就饿死了。以前做饭不易,有了这个灶台后好多了,我自己的饭只用一把茅草就能好。”
小凹问:“你现在是给我们做饭吗?”
郭巨转身从墙角摸出来两个鸡蛋,笑道:“这还是殿下的鸡下的,小人给你们煮鸡子,对了,还有茶水。”
秦汉时人已经有了喝茶的习惯,但在没有茶树种的北方喝的都是从地头拔下来蒲公英叶子,更讲究的就是从春天开始储存下来的蒲公英干花。
盈儿打量完郭巨的小院,也走到厨房门口,说道:“不用这么麻烦,我们稍后便走。”
郭巨笑道:“殿下好歹喝口茶。”
盈儿又不忍拂了郭巨的好意,点点头:“那好吧。”
小凹叹气,引得两人都看向他。
小凹:“我那个脾气太好的哥哥。”
郭巨不敢笑,盈儿却不生气,揉了揉小凹的脑袋,眼底的笑意都是带着宠溺的:“我如果不是好脾气,咱俩个岂不是要天天打架?”
其实小凹来到汉朝以后,让他用好脾气对人都特别有底气了。
郭巨家的小灶台开水非常快,他要放鸡蛋的时候小凹就提醒他不喝树叶子,他要喝鸡蛋茶。
因此那两个鸡蛋也不必煮了,磕到碗里搅散,用滚开的水冲鸡蛋茶喝。
郭巨把洗干净的碗端上来时,小凹殿下还问:“有没有海菜小虾米?”
郭巨懵懵地摇头,道:“殿下想吃虾?您稍等,我这就去前面的小溪里给您抓。”
盈儿忙道:“不用,小凹要的小虾米是晒干的干虾,放入鸡蛋茶里面调味的。”
爷爷做的海带蛋花汤就很好喝,小凹有时候着急去上课,便是喝海带蛋花汤吃三明治,不过这种随意就能在爷爷家做好的食物,在大汉的普通人家却是想都不敢想的。
小凹很无奈,问道:“那有没有盐,来点盐调个味儿。”
郭巨忙着拿盐去了。
加盐的蛋花汤一股咸涩味道,虽然涩味很淡,但对于小凹来说却是难以忍耐的。
“你家的盐怎么还有味道啊?”他刚刚能够跑到大汉那段时间,爷爷就把食盐提纯法和晒盐整理打印出来让他给娘亲带回来了。
而且在自家吃饭,从来没有吃到过带着涩味的盐。
郭巨还觉得奇怪呢,“咱们吃的盐都是这个味儿,长安的盐比以前我在洛阳吃过的盐已经好了不少了。”
小凹呸了两口,命令郭巨把这碗不好喝的蛋花汤喝完。
“你们家有糖没有?”问了一半,又自言自语,“算了,肯定没有,等我回去跟我娘亲说,以后你们也能有白雪一样的盐和糖。”
郭巨捧着碗,蹲在门口听着这位小殿下发梦。
白雪一样的盐和糖,那是什么样的?味道会跟小殿下说得一样吗?
盈儿一口一口喝完了没味的蛋花汤,笑着谢了郭巨的款待。
当小凹要抱着肥鸡离开时,郭巨还很舍不得,跑到抓一把干豆渣放在一个小布袋子里,跟小凹交代:“路上别饿着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