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韩信,两个小舅子有忙是真帮陈婆……
陈婆婆惊讶:“你是大将军?你就是大将军的夫人?”
刘嘉扶了陈婆婆的手臂,“刚开始没有说明,还请婆婆勿怪。”
大将军夫妇何苦到她这里借水吃饭,这其中必有缘故。
陈婆婆想着,打量着前面这个年轻人的侧脸,诶,她就说这个年轻的脸好似见过似的。
到底是谁呢,人和事就在嘴边,但一时之间愣是想不起来了。
小兵跑到跟前半跪下来:“小凹公子悬赏四个钱找当年那个屠夫,跟人在县里的市集上打起来了。”
三人虽然知道小凹的厉害且县中有护着小凹的人,但仍然担心他会不会受伤。
在盈儿想来,那可是当年的姐夫都害怕的一个屠夫啊,小凹真不一定能打得过,王离章邯都去前面探路了不在县城。
挺怕小凹会闹大的,所以咱们赶紧回去吧。
韩信原本也要告辞了,当下让小兵把他们停在村外树林里的马车赶过来。
马车和阵容整齐的特种兵走进村庄,将这个农家小院围了个水泄不通。
虽然他们特种兵穿的都是便衣,他们身上那种强大的气势却不容人忽视,村里的人都被惊动了,走出家门慢慢凑到陈婆婆家门口。
“你们是什么人?”村里的一个年长的人走出来,向里面问道。
盈儿看了看姐夫又看了看陈婆婆,走到门口跟人家解释:“我们是县里的人,跟陈婆婆有故交,因而前来探望。”
小家伙说得礼貌客气,引得村人们内心惊叹,不想陈婆婆家还有这样的亲戚,以后不用担心陈婆婆年迈的时候没有人管了。
韩信看着陈婆婆已经了然的眼神,一时竟然不知道说什么,直接把来之前装好的金子拿出来双手奉上:“当年若不是婆婆的饭团,信不能度过那段困苦期。本想千金相酬,但我的妻子,嘉儿担心婆婆一人独居家有巨财反而不安全。”
陈婆婆没有让韩信接着说下去,她指了指门口的盈儿,“你还不如小家伙明白,不如说我们是故交,当日赠你饭团也并没有图你的回报,只是觉得你一个大小伙子那样颓废很看不过眼。你现在成了大将军,过得好了,我当年的饭团就没有浪费。”
陈婆婆对刘嘉的印象倒是极好,抓着她的手说道:“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夫人亲切,好像自家孙女似的,你们的钱我不要,能这么费心地来看我一趟,老妇便很开心了。”
刘嘉说道:“婆婆,他不会说话,您别听他的,”把韩信手里的钱袋拿过来放到婆婆手里,“这没有多少钱,是我们孝敬您买米买面吃的。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回时还会经过此地,到时嘉儿想聘请婆婆去长安给我们当丝织教习。”
韩信没想到妻子竟然和他有一样的打算,且说得比他原本想说的更周全,感觉很惭愧,不过也很庆幸,庆幸当初没有拒绝汉王安排的他和嘉儿的亲事。
陈婆婆早就听说过北方的棉纺,听说那是一种比丝更保暖易得之物,是当今皇后和小太子从神仙处得来的。
秦时北方养蚕亦不少,现在却都盼望着种棉花织布,还需要什么丝织教习?再说她只会缫丝而已。
刘嘉笑道:“您去了就知道了,虽然棉花更保暖,夏日还是穿轻纱丝罗更好,您这样的教习我都已经请了好几个。不需要精通全部,只要会一样就可以了。”
如此一说,陈婆婆便开开心心地答应了。
送他们三人出门的时候,又把剩下的几个饭团给他们拿上,说道:“大将军喜欢吃,给他带些。”
韩信不好意思地道谢。
这一行剽悍的人护送着那三位贵人离开,村里人才慢慢地回过神来。
忽然有人问道:“可知那位大将军是哪位?陈婆婆,您可问了他们。”
陈婆婆道:“那夫人说大将军姓韩名信。”
村人震惊。
“韩信。”
“是那个齐王吗?出自咱们淮阴的韩信韩大将军,听说他立下了卓著功勋,当今的皇上老子把唯一的公主都嫁给他了。”
“公主?难道刚才那个小姑娘就是公主?”
“岂不是说跟我们说话的小男孩是太子?”
村人们七嘴八舌,陈婆婆越听越糊涂,她不喜欢打听消息,很好奇什么公主太子啊,众人忙给她解释:“您老当年赠饭的就是大将军---”
陈婆婆:当年那个傻小子还挺有福气的。
最后大家议论着议论着,决定给村子改名,就叫太子村,妇人们不服气:“怎么不叫公主村,公主也来了。”
“你们懂什么,公主没有太子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