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若法也被淘汰,经过改良变为直音法。
直音法不再用近似字注音,而是以完全相同读音的字进行注音,大大增加了注音的准確性,缺点就更明显了。
因为直音法不可能每个字都能找到同音字,要么找不到同音字(暖、水、牛),要么就是被注音字很简单,但注音字为超级生僻字。
《辞海》:“(直音法)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或有同音之字而隱僻难识,则其法又穷。”
两个字,坑爹!
现在的偽清,属於第四阶段的反切法,也可以说是切音法,它的注音规则是以两个字来为一个字注音,不必强求同音字和生僻字。
说的简单些,就是用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来拼出新字读音。
怎么样?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拼音法?
拼音法也是以声母和韵母,进行配合注音。
这给了反切法极大的推广空间,不必再像前三者那样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无法持续推广。
但反切法不代表就完美了,它也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用来切音的字,往往不完全固定,比如“武”字切音標准为“文甫切”,但也可以是“闻斧切”、“温鲁切”等等。
而且,为了防止注音衝突,每个切音字,用来切音的两个字,都比注音的那个字更复杂。
说人话,就是你要学会一个字,你得先学会另外两个字。
如此带来的就是识字成本的无限拔高,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百姓很难学到知识,就一个识字便能让百姓倾家荡產。
聂宇目前搞不起义务教育,最大的財政负担就在这,切音法跟特么脱裤子放屁一样,纯耗財政物力。
所以,必须对切音法进行改革,拼音法虽然也要先学拼音,但拼音只有固定的二十六个声母和韵母。
学会了,就能拼读所有汉字,远比切音法简便。
不要说什么拉丁字母问题了,聂宇现在要的是推广教育,这些细枝末节的谁特么在乎?
唯一的问题就是口音,现在的汉语口音有入声,包括逐渐京片子化的北方口音,全都保留了入声。
所以拼音法没法全盘套用,必须做出適当修改。
聂宇郑重说道:“朕的这套汉字拼音法,並不完善,需要袁卿想办法,进行修正完善。袁卿可以去礼部找人帮忙,这不是为了朕一家之国,也是为了大汉的天下苍生。”
袁树听到这里,心中震撼消去,取而代之的是无与伦比的振奋,仿佛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
陛下已经给了他机会,那他也决定好了,就算拼了老命,也要將拼音法完善,並且推广天下。
这势必遭到天下读书人群起而攻之,但他不在乎,读书人骂他怎么了?
总不能跟他老头子动手,而且他还是身负新朝皇命。
拼音法只要推广开来,匆匆百年一过,什么青年才俊,都成了一抔黄土,而他袁树却能为后人铭记。
生前骂名,身后流芳百世,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