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这也能叫军队?(二合一)
济州岛面积虽然不小,但城邑就只有一个靠近济州港的济州牧城,以及东西各占一块的大静、旌义两县城。
说是三大城邑,可实际非常的寒酸,就说现在汉军轻松占领的济州牧城,城墙居然基本都是夯土层,又配上了木栅栏,连块像样的石头城墙都没有。
哪怕李殷厚这个朝鲜牧使不跑路,汉军靠着2000骑兵也能把牧城打下来。
夯土木栅栏组成的简陋城墙,能挡住大炮的几轮轰击都难说。
这也是为何吴猎虎一听说丁若镛会筑城,立马就把人从牧城的朝鲜降官里面拎了出来。
大汉可是要经略济州岛,把济州岛作为汉军海外的养马牧场,同时这里还是后期汉军北伐的战略要冲,朝鲜人修造的简陋城墙当然不行,必须重新筑城搞基建。
济州判官李致中投降后,为了表现自己,连忙主动充当起了带路党,把牧城里的钱粮库,还有户籍军册全都献了出来。
吴猎虎翻看手上的户籍军册,难得诧异了一下:“这上面记的居然都是汉字?”
丁若镛已经自动带入到大汉官员的角色,解释道:“将军,朝鲜自古便为大中华之属国,朝鲜国中皆以尊周大义为正统,所以不论官府文书,亦或是民间文字,都是以汉字为先。三百多年前,世宗大王曾经推行过一段时间的训民正音(朝鲜谚文),但训民正音晦涩难用,且歧义颇多,因此很快就被废弃,以后依旧沿用汉字。”
实际上,就连以后的韩国人,他们的韩文虽然脱胎于朝鲜谚文,而且还企图以韩文彻底取缔汉字。但在强行推广过后,还是在前几年宣布放弃,恢复了官方行书以及学校教育的汉字主体。
没办法,韩文这东西就跟满文一样,全是垃圾一样的玩意。
韩文好歹还找了几个朝鲜大儒合作编制,除了过于简陋以外,基本使用的话问题不算太大,而满文可就厉害了。历史上的满文,一共只有两个人合编,而且开始编制之前,其中一位主编就先病逝了,剩下那个满文主编硬着头皮,东拼西凑编出了满文。
然后,清廷的官方文书通常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共用,而蒙古文、汉文的副本都没有问题,只有满文的副本经常出现歧义,甚至还有没法解释的词汇。
所以,当年康麻子的九子夺嫡,什么“传于四子”、“传十四子”,真要说里面的歧义,那就只能是满文诏书出的问题了。
因为彼时的汉字“于”可不是后世的简字写法。
汉军已经经过了军官扫盲,所以吴猎虎还是能认识大部分常用字,简单翻看了一遍济州户册,笑道:“这岛上的人还挺多,居然有9837户,差多得有五六万人了。就是军户和贱户太多了,居然足有四千多户,都快占了岛上总人口的一半了吧!”
济州岛本来就是朝鲜的政治流放地,凡是斗败了的政治犯,几乎都被囚禁在济州岛变成了贱户军户。
朱元璋建立大明,同样也把陈友谅和明玉珍的儿子,流放到了济州岛。
不过这两位靠着旧部势力,第二年就从岛上脱困,并得到了朝鲜国王的礼遇,当了朝鲜贵族。
丁若镛仗着自己会说汉话,又接而献策道:“占据济州岛过半人口的这些贱户百姓,他们普遍都是因党争冤狱而流放至此的犯官家眷及后代。将军只需免去他们的罪犯身份,让他们由贱户转为民户,这些人必定立刻归顺将军。”
“剩下的半数民户,他们虽然不属于罪犯因徒,但这些民户的生活同样也不会太好。说的难听些,此岛就是个流放之地,不论是不是因犯,都会被岛上的牧使、县监当成因徒,而尽力去盘剥敛财。”
“将军若要治理好济州,一可放贱归民,二可减低赋税,再分配田产与民耕种。如此两相配合,济州岛必然民心依附,尽归大汉!”
丁若镛的这两条献策,明显是夹带了自己的私货。
作为朝鲜为数不多,能够在实学方面集大成者,这家伙不光是全能型人才,同样还是个改革派。
丁若镛认为,朝鲜这样的两班贵族统治已经落后于时代,应该将土地平均分配给百姓,进行国家制度上的全面改革,朝鲜才能真正强盛起来。
吴猎虎笑道:“让贱户归民户,这是当然要放的,不止要放贱户,那些之前是奴隶的,今后也都转为民户。我大汉新朝治下,没有良贱之分,更无什么奴隶。至于给百姓分田,这同样也是我大汉新朝的立国之策。”
说着,吴猎虎挥手招来一人,嘱咐道:“李文教,接下来就由你
来带着丁文书,还有其他的本地官吏们一起,先把此地方圆的百姓召
集起来,给他们分田和重新落籍吧!”
吴猎虎麾下虽然是全骑兵建制,但同样也是聂宇新定下的骑兵师建制。所以正常师级配置的文教官团,这支2000人的骑兵师同样也有,而且人数还不少,足足来了20名文教官。
文教官说到底只是隶属于军队的特殊军职,又不是管理民政事务的,现在也只是被吴猎虎拉来临时带着济州岛的朝鲜降官们做事。
等吴猎虎回头站稳脚跟,回信给南京朝廷,南京朝廷肯定还要再派新的流官过来管理济州岛的民政。
正当吴猎虎这边忙着召集牧城百姓,准备宣讲大汉的分田、释奴、减税政策,已经跑路的济州牧使李殷厚终于是逃到了大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