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宇给皇城学府加的新规,实际就是末位淘汰制。
既然他避免不了后世的权贵钻空子,那就让权贵子弟全都给老子卷起来。
想做太子的伴读,不把本事学好了怎么行?
只要这些权贵子弟都能卷起来,就算皇子们再天资愚笨,那也能通过他们学会知晓一些国家基本情况。
不至于读了几年学府毕业出来,还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顾景跟着点头赞同:“若如此定制,那即便皇城学府都是权贵子弟,那也必然要拼命学习,防止自己被学府淘汰。再加上每年又要淘汰十人,剩下的四十人只能更加勤奋,九年持续淘汰下来,皇子身边必定都是国家栋梁汇聚。”
只能是栋梁汇聚,而是忠是好,学府这边教不了,也没法看人分辨,届时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了。
能分出来,那就是明君良相,分不出来就是昏君佞臣。
吕志宏这时问道:“皇城学府的升学考核如何安排?学府的毕业学子,是否如其它地方学府,安排进入官吏?”
聂宇想了想,说道:“皇城学府的考核规格,与科举同等,毕业学子不得直接做官,但可进入地方为吏。若要做官,可参与科举,自动跳过乡试,直接参与会试,但会试科考出来的官员,与同科进士一视同仁,不得优待。”
与科举同级的升学考核,这严苛程度简直甩地方学府几条街了,关键毕业后还不能跟地方学府样直接进入官吏阶层。
但不得不说,这样也确实能够得到货真价实的人才。
历朝历代,科举都是头等大事,基本很难出问题,出问题都是大问题,必定是官僚系统的全面腐败。
所以,皇城学府的升学考核,不出意外能起码安稳百八十年,后面会不会有人钻空子,那就不是聂宇该考虑的事情。
反正那时候他早死了,想管也管不了。
而皇城学府毕业,可以跳过乡试,倒也算是变相的优待。
跳过乡试,等同于皇城学府的毕业生,自动获得举人功名。
虽然没什么用处,但能在同等科举级别的升学考校,还有末位淘汰制的疯狂内卷下,出来的毕业生必定都是学霸人才。
去参加会试科考,不说十拿九稳,那也是十拿七八稳了。
而且科举难度高,时间间隔长,考出来的官职品级,起步就是比学府出来的高。
这也是学府跟科举并行要付出的代价,学府更容易当官,但起步必须低,要不然就不公平。
皇城学府读完,再去考科举做官,聂宇说是要一视同仁,但只要考上了,肯定会有特殊照顾。
这可都是皇子的伴读,吏部选官考评,只要不是政绩太差,中规中矩都能给个择优升迁。
当然,也不太可能干的很差,末位淘汰制下,不会出现庸才,只会有坏才。
众臣已经明白,这皇城学府将来不仅会成为学府制度下的第一学府,还会作为新朝的后世君王,培植选拔心腹重臣的场所。
顾景顺势说道:“请大王为皇城学府命名。”
聂宇笑道:“就叫中华书院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