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宇继续一脸微笑,说道:“伪清鞑虏那边的进士,起步至少都是七品官。而孤的大汉,一甲状元都只能先做八品官,这比伪清那边低了不止一点半点,孤知道你们肯定心里是有气的。”
“臣等不敢。”众进士齐呼。
聂宇摇头:“没什么不敢的,孤也是读过书的,虽然没考上过进士,连举人可能都考不上,但换做孤到你们的位子,怕是也得心怀怨怼,这大汉确实太抠门了,连个七品官都舍不得给你们新科进士。”
聂宇嘴上说着,似乎是在给新科进士们打抱平,听到众进士都是面面相觑。不等他们有所反应,猛然间就是语气一重:“然,七品官已经是一县之地,一县看似很小,但这里有多少人口,在座的新科进士有谁知道?怕是都不知道吧!连治下之地有多少百姓,若是都无法掌握,又如何能够治理好百姓,确保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让你们起步做那八、九品的小官,不是孤在磋磨折辱你们,孤也没那个闲工夫。你们都是新科进士,论文采也都是饱读诗书,但就是饱读诗书,便注定了你们接触不到基层,不解民间疾苦到底如何。”
“你们也不用不服气,就说伪清的地方官,哪个不是考科举考出来的人才。可就是这些人才,到了地方什么都不会,还要招募师爷为做幕僚,来出谋划策。且不说师爷们的才能如何,就说而今我大汉怎么来的,那正在满天下造反的白莲教又是怎么来的?”
“十年寒窗,确实辛苦,可越是辛苦,便什么都不会。他们不知民间疾苦,只晓之乎者也,招募师爷上下其手,中饱私囊,鱼肉百姓。可以说,这鞑子的朝廷,一半是因为鞑子自己,一半就是这些无能的贪官污吏败坏了。”
这话骂的相当直白,没有留半分面子,听到新科进士们都以为是汉王在指桑骂槐的骂他们。
聂宇一番话骂完,也不嫌累得慌,接着说道:“所以,今后凡我大汉进士,做官不得再有伪清遗留之陋习,不得招募师爷为幕僚,遇到事务必要亲自决断处理。谁若是敢招募师爷,那就自己脱了官服,回乡养老去吧!”
“不过,你们也不用太担心,孤今日就定下制度,凡新科进士初授官职,一律先做副手观政六个月,六个月内不得主政。先跟着主官身后好生学习,怎么处理地方事务,怎么避免自己不被手下蒙蔽。”
“至于初授品级太低,你们同样放心,今后科举出来的进士官,还有学府出来的学府官,一律都是从八九品做起。而且,初授品级出身,也不会影响尔等正常升迁之路。”
“袁名曜、魏辅邦、邓显赫,你们上前来。”
一甲三位进士齐步往前。
聂宇说道:“你们作为一甲进士,孤本来是想让你们先从八品县丞做起,这个官职不算太低,而且也能看着县令们做事观政。但阁部大臣们觉得这样对首科一甲们太苛刻了,那孤就再放开一些,你们先去内阁做中书舍人吧!做满一年再外放,品级就在从七品做起,这是对你们一甲进士的优待!”
“谢大王!”三人连忙拱手谢恩。
中书舍人就是内阁秘书,唐初权力甚大,品级能有正五品,但到了明清开始极度弱化,沦为皇权传声筒兼内阁秘书,品级也降到从七品。
但不要小看这个从七品,就这么个没有实权,品级还低的中书舍人。内阁中书科只有十个名额,到了清朝还要去掉两个留给满人的。
明清的中书舍人,职权虽低,可能够时常看到中枢大佬。
能在内阁干满一年中书舍人,还混不出名堂来,那就不是朝廷有问题,而是你这个人有问题了。
lt;divstyle=“display:flex;justify-content:center;gap:30px;align-items:flex-start;“gt;
lt;divid=“pf-15812-1-pc“data-format=“audio“data-lazy=“false“gt;
lt;divid=“ad-second-slot-pc“gt;
聂宇不担心这三个人混不出头,他这几天已经对照过资料,知道了袁名曜的来历,原来是做过魏源的老师,另外一个榜眼干脆就是魏源的亲叔叔。
可以说,就他们两人,对魏源将来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啊!
又是《海国图志》的作者,牛人中的牛人。
算算时间,魏源是五年前刚出生,这会应该才六岁大,还不到求学的年纪。
正好赶上了大汉改革学府,能够去上大汉的新式小学。
这个时空的“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应该不会再是魏源。但也没关系,魏源还没长大,那就先重用他的老师和叔叔。
反正这三人都是人才,就连那个考到三榜第三名的刘之纲。这货名气很小,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传记,但他给魏源做过开蒙先生。
作为存有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湖南确实顶级人才太多了。
聂宇又说:“待你们一年之后外放,孤会在鹤峰、湘西、宝庆三地,增设新县,你们到时候自己去选一个地方外放。今后科举出来的一甲进士,都会去这些最穷最苦的地方。当然,去了这些地方,升官肯定也比富庶之地更快。”
鹤峰、湘西、宝庆这三块地方,不仅穷的很,土族少民还多,治理起来相当麻烦。
但再麻烦,大汉也要解决问题,不可能一直搞羁糜统治那一套。比如湘西苗人首领石柳邓,名为首领,实为苗王,大汉不可能长期容忍石柳邓做苗王,这不利于大汉对湘西的改土归流和汉化统治。
所以,大汉中枢的初步方略,就是先在三块地方,增设新县,迁移一部分汉民,让那里土汉混居,相互通婚汉化。
这属于长期工程,初期肯定非常艰苦。
不光当官的艰苦,汉王这边也要受累,鹤峰那边已经没有问题,因为汉王已经娶了一个土家妃子,而湘西、宝庆还在继续谈。
湘西苗人已经松口,他们也要嫁一个苗妃过来,他们才会放开湘西封闭,让大汉官员在里面建城置县。
“臣愿去湘西做官。”袁名曜听完汉王训讲,带头做出表态,而且上来就选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