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协反复思量半天,还是难以下定决心,只能吩咐道:“立刻派遣信使前往汝州,看看清妖到底来了多少人?还有到底是来干嘛的,确定是来打汝州的?”
十万大军拿下,又是直隶总督亲自带队,河南巡抚从旁协助配合。不是来打他刘之协,难不成还能走河南借道,入侵大汉?
没办法,教主下了命令,下面的教众也只能乖乖顺从。
信使才派出去第二天,就有消息送回。
不是白莲教自家信使带回的消息,而是大汉派过来联络的信使。
大汉信使一见到刘之协,便立马送上汉王手书:“刘教主,这是我家大王给您的亲笔书信!”
刘之协对于信使不太敬重自己,略微有些不快,但还是没表现出来,接过手书翻开一看:“兄长别来无恙?小弟听闻伪清大军南下,一时间为兄长处境担忧成疾,恨不得亲身前往,但小弟这边也正在与伪清干架,实在抽不开身,只能资助兄长一些大炮火器,皆是从伪清手上缴获好物,愿助兄长大败清狗。到时争得天下,兄长北方为王,小弟则坐南方天下,咱们兄弟二人,共坐江山,岂不美哉!”
简单一篇手书,确实是聂宇亲笔手写,本来手下的礼部官员还想代劳润色,但被聂宇拒绝。
因为刘之协就是粗人一个,只是读过几本书,认识几个字,骨子里还是没文化,所以聂宇这封同样没啥文化的手书,正好可以让刘之协看得懂。
聂宇为了尽量符合对方身份,不让刘之协产生戒心,还专门抄了一点当初杀尽王给他写的信。
通篇下来,就差明着跪舔刘之协了。
不少年轻的礼部官员,都觉得汉王这封手书有失威严,但聂宇随口一句话就给他们全堵住了:“你都让人家替你送死了,那说几句奉承话有什么关系?”
聂宇觉得自己这都算好的了,因为他是奔着坑死刘之协去的,而当初朱元璋可是在北伐统一全国的前夕,还在写信给元顺帝拍马屁呢!
至于这封亲笔手书有没有效果?
刘之协迅速看完,都没看第二遍,就大笑出声:“哈哈哈!聂贤弟果然够义气,那我刘之协自然也不能露了怯了。”
“来人哪!”
“弟子在。”
李杰马上拱手上前。
刘之协摆摆手:“带使者下去接风洗尘,好酒好肉美女招待着。”
负责送信的信使连忙摇头:“谢刘教主好意,但我家汉王说了,只要刘教主看完信书,我就得回去复命,同时也请刘教主立刻派人南下新野,我们会将大炮火器皆送至新野。”
“好好好,贤弟仗义!有贤弟的这些火器大炮,那咱也有信心,跟那清妖碰一碰了。”刘之协再度大笑出声,心中想法已经毫不避讳。
下方包括李杰在内,众多的白莲教总兵、掌柜,一听到大汉要支援他们大炮火器,顿时都是眼中放光。
别看他们已经坐拥一州一府之地,但因为之前打仗劫掠,破坏的太严重,人口钱粮损失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工匠几乎都跑干净了。
这就导致刘之协的教众贼军,极度缺乏火器和火药,能用的到的火器顶多就是地雷炮仗。
这也是刘之协前面为啥会犹豫不决的原因。
论军队数量,清军来了十万大军,他也能拉出十万教众,而且教众有混元古佛(刘之协是混元派)加持,个个悍不畏死,不是一般乌合之众可比。
刘之协最怕的还是清军用上大炮,对上这东西再是真佛上身,那也扛不住啊!
好在大汉也给他支援火炮了,听起来似乎数量还不少,有了这些火炮,刘之协终于是有底气,跟清军硬碰硬干一仗了。
刘之协丝毫没意识到,这是大汉在给他下套,好让他心甘情愿在河南挡住清军。
就算意识到了,他也舍不得现在的地盘基业,反而还准备利用大汉支援的火器。先打败清军,再顺势拿下中原,接着效仿大汉,登基称王。
大汉称的是汉王,那他刘之协就称个魏王吧!
没办法,没文化是这样的,就知道一个魏王,还是出自《三国演义》的戏曲评书。
……
江西,九江。
杨芳刚接到荆州发来的电报,依旧还是一道汉王的慰问旨。
杨芳简单看完后,立刻召集军中诸将过来议事。
“诸位,大王刚刚通过电报,往九江发来一道口谕旨意。”杨芳开场说道。
几个指挥使,以及参谋官夏永谦,全都屏住了呼吸,身子站的挺拔。
杨芳语气颇为郑重:“大王旨意,诸位将士远在九江,为大汉奋战,为孤奋战,实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