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汉王?啥叫汉王?”
“额,听说好像就是官老爷的上司,比那些官老爷大的多,专门管那些官老爷的。”
“那不还是大将军嘛!”
“诶呀,不是不是,老刘老胡,你们两个别不懂瞎几把胡扯行不?我问过我家读村小学的娃儿了,这汉王好像就是跟皇帝老儿差不多……”
“嚯!大将军当皇上了?”
“不是皇上,是汉王,应该叫大王……吧!”
“哈哈,那是好事啊!大将军是大将军,对咱们都这么好,大将军当了大王,那咱们的好日子不就能一直过下去了嘛!”
“不行,我得去趟镇上。”
“去镇上干啥?”
“拜菩萨啊!让菩萨保佑大将军……不,是保佑汉王长命百岁,那我们的好日子也能多安稳几不死十年呐!”
“老胡,你胡说啥呢!汉王是跟皇上一样的真龙天子,那是要万岁的,你让菩萨保佑人家百岁,不怕遭报应呐!”
“……”
汉军治下,各地的乡镇百姓,听闻了镇长、分田官、农民公会传达的大将军称王的消息,全都沸腾起来了。
他们大多都大字不识一个,但知道了汉王就是跟皇上差不多,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还非常高兴。
因为之前的皇上,说是什么大清乾隆盛世,可他们却是一年到头都吃不饱饭,甚至还要卖儿卖女,最后沦为流民,到处游走乞活,一家人都饿死大半。
现在让大将军去做那“皇上”,那不就是他们的福报来了嘛!
大将军给他们分田,给他们减免赋税,还派了读书人帮助他们修路挖沟渠。让他们即使在夏天缺水,也能正常灌溉庄稼,不用为了几口水就几个村子大打出手,还带着他们开垦荒田。
到后头,大将军还下令官府出钱,给他们每个村子都修建一个村小学,村小学的名字是大将军亲自起的。
村小学的教书先生,都是官府出钱聘请,他们送娃娃去读书,不用交束脩。村小学甚至还额外管一顿午饭,就为了这顿午饭,聂宇都跟林文昌反复扯皮了好久。
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大将军对他们好,给他们饭吃,让他们能读书,日子有盼头,那他们自然会坚定拥护。
消息宣发出去不过几日功夫,就有地方衙门陆续汇报,有许多百姓都给官府拉来了自家种的蔬菜粮食。
这些百姓每个人拿的虽然不多,但合起来送东西的百姓太多。而且都是点名说送给汉王的,地方衙门官员不敢退,也不敢收下,只能请示上级。
等到消息送到汉王府,聂宇也是哭笑不得:“收下吧!再下一道命令,让地方衙门去劝导百姓,就说东西咱先收了,来年赋税折价减一成。”
内阁首席辅政刘骏拱手笑道:“遵王命。”
减免赋税,正好可以作为称王后的德政,还能顺便补偿百姓主动送来的粮食。
如此,官府没有太亏,百姓还能得到切实好处,汉王也得到了名声,一举多得了。
当然,这也是在于汉军的赋税,经过几番改革以后,已经变得很低了,百姓也压根交不了太多赋税。
就是新任的户部尚书林文昌,没高兴几天又要难受了,赋税直接减免一成。
虽然有百姓补充的粮食,但账不能这么算,一成的赋税减掉,对汉军的财政进项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相当于汉军在主动贴补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