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背硬抗?
这不是要了那些战士的老命吗?
为了避免在座的专家继续突破下限,周宇决定转移话题。
“既然大家对能源方面没有异议,那我们接下来討论一下控制系统。”
“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们的外骨骼將集成天智系统。这不仅仅是为了系统兼容性,更是为了实现人机合一。”
杨工等人的脸色再次变得严肃起来,他们知道,控制系统才是外骨骼最核心的技术难题。
“周教授,我们所研发的外骨骼,都採用了力矩传感器来感知使用者的动作意图。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杨工说道,“那就是响应延迟,在高速运动中,这种延迟会严重影响外骨骼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周宇点了点头,杨工说的是实话。
传统的外骨骼,就像是一个笨重的机械臂,需要等到使用者发出指令,才能做出反应,
“我明白你们的担忧。”周宇说道,“所以,我们不会再使用力矩传感器。我们將会使用肌电信號传感器。”
杨工等人一听,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肌电信號,也就是肌肉运动时產生的微弱电信號。
这种技术,他们也曾考虑过,但由於信號採集的难度和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他们做出的成果並不惊艷。
“周教授,肌电信號的採集非常困难,而且,它很容易受到外界电磁信號的干扰。”一位来自软体工程的专家说道,“我们很难保证信號的准確性。”
周宇笑了笑,他指了指会议桌上的平板电脑。
“这位专家说得非常准確,这也是传统肌电信號控制的固有缺陷。”
周宇的语气没有丝毫的轻视,反而带著一种理解的讚许:“我本人也是机械工程专业出身,深知外骨骼控制的复杂性,但我们这次要做的,是超越传统的路径。”
他拿起平板电脑,调出一段新的三维投影,画面中,一个身穿外骨骼的士兵,每一个结构的收缩,都被精確地捕捉成一道道波形图。
“我们不会仅仅依赖於肌电信號。”
周宇的声音,平静而自信,却让在场的所有专家都屏住了呼吸:“肌电信號只是我们数据採集的第一层,在它之上,我们还引入了脑电信號和神经信號。”
听到“脑电信號”和“神经信號”几个字,所有人都知道,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外骨骼控制了,
这分明是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
“周教授,您您是在外骨骼上集成脑机接口技术?”
“当然不是,而是利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来採集使用者的脑电信號和神经信號数据,再通过小苔蘚分析学习,形成不同行为模式標准。”
“我记得周教授好像就是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者,所以周教授你確定可以这样操作吗?”杨工急切地问道。
周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杨工,你觉得机械工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杨工一愣,这个问题出乎意料,他下意识地回答道:“人机一体,无缝衔接。”
“没错。”
周宇讚许地点了点头,“在传统的外骨骼设计中,我们通过力矩传感器或肌电信號来捕捉使用者的动作,这本质上都是一种事后反应。”
“使用者先做出动作,传感器再捕捉信號,系统再做出响应,这中间的时间延迟,哪怕只有毫秒,在高强度对抗中也可能致命。”
他重新回到平板电脑前,调出了一段更加复杂的实时数据流,画面上,三种不同的波形图以惊人的速度同步跳动。
“我所说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確实是基於我之前所研究的脑机接口技术,它算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物电信號採集与分析系统。”
“它解决了你们所担忧的两个核心问题:信號採集的困难和信噪比低。”
他指向一个放大后的头盔內部结构图:“我们在外骨骼的头盔內衬中,集成了上百个高灵敏度的乾式脑电电极。这些电极採用了我们最新研发的柔性纳米材料,可以与头皮完美贴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號损耗和偽差。”
“但脑电信號本身就非常微弱,很容易被外部电磁干扰。”杨工再次提出质疑。
“这正是数据融合的意义所在。”周宇平静地解释道,“我们不会孤立地依赖任何一种信號。
脑电信號確实微弱,但它包含了使用者的运动意图。当大脑產生『弯曲膝盖”的指令时,脑电波会立即出现特定的模式变化。我们的ai算法,就是专门用来识別和提取这些微弱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