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原定的目標是1。9公里秒,所以这个结果非常振奋人心。”
周宇的眉头微微一挑,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
2。8公里秒,这个速度虽然离第一宇宙速度还有很远的距离,但对於初次测试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成就。
它证明了电磁弹射技术在大型载荷上的可行性和巨大潜力。
“过载峰值呢?这个对载荷至关重要。”周宇问道。
“平均过载控制在8g左右,峰值没有超过10g。”
柳思思回答道:“这在军用级和部分商用载荷的承受范围之內,火箭院的专家们也对此表示惊讶,他们原本以为在这么短的轨道上,过载会高得多。”
周宇点了点头,这正是他最关心的技术难题。
过载太高,即使能把火箭弹射出去,里面的精密仪器和卫星也会变成一堆废铁。
能够將过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意味著他们的技术已经具备了实际应用的可能。
“那能源效率呢?”周宇继续追问,这是电磁弹射的核心经济指標。
“能源转换效率达到了90%以上。”
周宇的脸上终於露出了笑容,他將文件放在桌上,靠在椅子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很好,得出结果的时间比我想像中要快多了。”
“老板,你是不知道,火箭院的专家们在拿到我们的数据后,一个个都主动加班,速度能不快吗?”
“能得到他们的认可,比任何讚美都重要。”
周宇微微点头:“这说明我们的理论,经得起最严苛的实践考验,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准备下一步了。”
柳思思立刻收起了兴奋的神情,换上了严肃的表情:“下一步?我们要做什么?”
“我们已经证明了电磁弹射的可行性,但那只是弹射器的一半。”
“一个完整的发射系统,必须將弹射与火箭本身完美结合。”
周宇转过身,看向柳思思:“下一步,我们將进行弹射-点火一体化测试。”
柳思思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方案的难度,比之前的弹射测试要高出数个量级。
它不仅仅是把火箭弹射出去,更要保证在弹射器的末端,火箭的发动机能够精准、稳定地点火,实现无缝衔接。
“老板,这这技术难度太大了。”
柳思思有些担忧:“火箭发动机点火瞬间会產生巨大的衝击和振动,如何保证电磁弹射的末端推力与火箭发动机的初始推力平稳过渡,不让火箭结构產生剧烈形变?这需要极其复杂的算法模型和控制系统。”
周宇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风险。
“没错,这是我们的核心挑战。”
“但我们已经有了解决方案,我们將通过人工智慧,实时监测火箭在弹射过程中的姿態、应力和速度。”
“在电磁弹射的最后0。1秒內,小苔蘚会根据收集到的所有数据,精准计算出最佳的点火时机和初始推力,確保弹射与点火的无缝衔接。”
“我们將把火箭的推进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於助推,一部分用於变轨。”
“弹射器將提供初始速度,將火箭送出大气层,而火箭发动机则会在弹射器提供的初始速度基础上,提供助推力,將火箭送入预定轨道,这將大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一口气说完,周宇看了一眼柳思思已经有些大脑过载的迷茫表情,就停了下来。
柳思思並不是这个领域的人,一时半会儿理解不了他说的也正常。
“具体的技术我到时候整理下发给你,你记得和火箭院的人研究下。”
柳思思立刻回过神来,十分有自知之明的问道:“老板,有不懂的可以来直接问你吗?”
“当然可以,你们问其他人估计也浪费时间。”
“对了,你怎么突然叫我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