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原本以为这是一次共同开发,是技术上的双向奔赴。
但现在看来,这更像是一次技术收编,他们將作为龙国技术生態系统中的一个外包商存在。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於信任的缺失。
对方企业代表坦率地表示:“我们无法確保你们的技术,不会在未来被其他国家用於不当目的“你们的技术能力,加上你们与丑国企业的密切关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风险。”
他们用一种非常坚决的方式,表达了对霓虹技术安全性的不信任。
这在之前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要知道,以往他们在和龙国人合作时,都是占著主导地位,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所处地位互换了。
这突如其来的地位反转,如同当头棒喝,让霓虹团队陷入了深刻的自我怀疑。
他们一直以为,自己的技术优势是永恆的入场券,是所有合作谈判中的底气。
然而,当他们面对龙国人那份不带任何情绪的、基於战略考量的不信任时,他们才意识到,这场游戏的核心规则,早已悄然改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霓虹企业与龙国合作的模式几乎是固定的。
霓虹公司带著世界领先的半导体、精密仪器、汽车零部件等技术而来,龙国则以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相迎。
霓虹人是技术的主导者,他们制定標准,输出流程,甚至可以决定龙国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他们掌握著技术的主动权,享受著被追捧的优越感。
那时,龙国人对他们的技术充满了敬畏和渴望,任何合作协议,哪怕是附带了苛刻的技术限制条款,也会被欣然接受。
宽虹团队习惯了这种模式,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他们以为,只要技术领先,就永远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然而,在无线充电桩的谈判桌上,这种模式被彻底顛覆了。
龙国企业代表的每一句话,都透露出一种新的自信,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求购者,而是技术的筛选者。
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冤虹的標准,而是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標准,並要求冤虹人遵从。
霓虹团队的困惑,源於他们对龙国发展的认知滯后。
他们依然將龙国视为一个正在追赶的工业大国,却忽略了龙国早已在某些领域完成了弯道超车,甚至开闢了全新的赛道。
在他们看来,无线充电技术是汽车行业的辅助功能,而在龙国人看来,这可能是未来智能城市、无人驾驶和能源网络的核心他们將这一技术与国家大数据、智能电网、甚至是未来的军事应用紧密相连。
当霓虹人还在討论充电效率和兼容性时,龙国人已经在考虑如何通过这一技术,构建一个全新的技术生態圈,並確保其安全可控。
这种认知的差异,导致了地位的互换。霓国人依然沉浸在过去的成功模式中,而龙国人则以未来为导向,重新定义了合作的规则,
他们不再需要霓虹提供核心技术,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掌握了,他们所需要的,只是霓虹在特定环节的精密製造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他们而言,好像—是可以被替代的。
“我们现在要做的,只能等了,等丑国那边的指示,其他的我们暂时还做不了。”
田中健一知道,这世界,不是他们说了算。
既然龙国人不给他们面子,那他们也没必要继续舔著脸去找对方合作了。
白象。
“我就说嘛,他们白帝很有可能是假的。”一位名叫维杰的空军中將,大声地笑著,打破了沉默。
他把手里的一份报告拍到桌上,语气里带著一丝得意和不屑。
“你们看看他们自己公布出来的数据,这不就和f35的数据差不多吗?什么隱形,什么超巡,
什么推重比全都是我们熟悉的那些指標。”
另一位陆军上將,拉奥,也跟著附和,他那浓密的鬍鬚因为笑意而抖动著:“这就像是宝莱坞的电影,在宣传片里告诉你,我们的主角能飞,能隱身,能打倒一千个敌人。”
“可真正上映了,你才会发现,所有的特技都是后期製作的,主角只是穿著件紧身衣在绿幕前跳来跳去。”
他们之所以如此自信,並非因为对龙国人的技术有深刻的了解,而是源於一种独特的歷史视角和性格。
在他们看来,这场由白帝引发的全球关注,不过是龙国人在学习西方国家惯用的使俩,一场自导自演的戏码。
当然,也有人是清醒的。
“其实我认为这是他们在用假数据误导我们,白帝飞往太空这事是丑国人確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