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边走边说:“我们大毛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研究,从上世纪中叶就开始了。我们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也曾为此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但很遗憾,由於各种原因,我们的研究陷入了瓶颈,
停滯不前。”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低沉:“我们都以为,可控核聚变,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科学幻想,但您的出现,却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您用事实证明了,这个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尼古拉指著供电站內部那些老旧的设备:“这些老旧的设备,是时代的產物,是歷史的见证。
”
“它们,也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我们无法想像,如何將可控核聚变產生的巨大能量,与我们现有的电网进行併网,我们甚至无法想像,当可控核聚变真正实现时,我们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对方什么意思周宇当然知道,他给对方吃了一颗定心丸:“尼古拉教授,您所说的这些顾虑,
我们都曾有过,您无需去想像未来的景象,因为我们现在就在创造它。”
周宇的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精神一振。他走到供电站的一处空地,指著那里,对尼古拉教授说道:“教授,我们在这里,將会建造一个新的变电站。一个专门为可控核聚变服务的,可以与现有电网完美併网的『智能变电站”。”
他拿出隨身携带的平板电脑,打开了一张3d设计图。图纸上,一座充满未来感的变电站,出现在了屏幕上。它的设计,与供电站內部那些老旧的设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智能变电站,它將拥有最先进的储能系统和智能调度系统,它可以將可控核聚变產生的巨大能量和城市数据,进行高效的储存和分配。”
周宇一边讲解,一边用手势在空中比划著名,他仿佛不是在描述一个设计图,而是在描绘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
“这不仅仅是一个变电站,它更是一个能源中枢,我们可以通过它,將可控核聚变產生的电能,输送到任何一个地方,我们可以用它,为我们的城市供电,为我们的工厂供电。”
“只要你们能够全力配合我们的人尼古拉听到这里,连忙说:“我们配合,完全能配合,只要这里能修建起示范堆,我相信海参崴很快就能发展起来,周边地区也能发展起来。”
周宇的话,让尼古拉教授原本因激动而涨红的脸,多了一丝释然和感激。
他知道,周宇这是在向他们许下了一个郑重的承诺,確保他们不会被排除在这一歷史性的进程之外。
这对於一个曾经辉煌,如今却陷入困境的科学群体来说,是莫大的感激。
修建示范堆的事情,当然不用周宇来亲自讲解。
来海参崴这里亮个相,给当地的专家们打个鸡血,站那儿当个吉祥物,周宇的次要任务可以说已经完成。
卫宏说了,周宇来海参崴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放鬆下。
毕竟,海参崴这地方是真的美。
周宇穿著轻便的t恤和短裤,背著相机,开始了他在海参崴的旅游。
他沿著蜿的海岸线漫步,感受著海风的湿润与清凉,他流连於古老的建筑之间,用镜头捕捉著这座城市独特的歷史痕跡。
他甚至去了当地的鱼市,饶有兴致地发挥了龙国人的优良传统,和商贩们討价还价,买了几条新鲜的鱼,打算回去让隨行的厨师料理。
卫宏的安排確实周到,周宇身边除了必要的安保人员,几乎没有其他人打扰,
他过上了久违的悠閒生活,暂时忘却了科研的压力和项目的重担。
然而,这份悠閒,在每天晚上回酒店的时候,都会被他的学生嚇到。
林溪和张昊,这两位他的得意门生,每晚都会回到周宇下榻的酒店,向他匯报当天的工作进度。
但隨著日子的推进,他们的状態一天比一天差。
第一天晚上,林溪和张昊只是眼圈有些发黑,他们向周宇匯报了与尼古拉教授团队的首次对接情况。
“导儿,尼古拉教授他们太热情了!”
张昊说:“我们一提要电网数据,他们立刻就给我们拿来了最详细的。还有那个伊戈尔,对我们的技术太感兴趣了,问了我们好多问题,我跟他聊到晚上十点多,他还意犹未尽呢。”
周宇听著学生的匯报,笑著点了点头,对他们的工作热情感到欣慰。
学生勤快点,他这个做导师的才能好好休息嘛。
第五天晚上,当林溪和张昊再次出现在周宇面前时,他们的脸上已经掛满了倦容。
林溪的头髮有些凌乱,张昊的衬衫也皱巴巴的。
他们手里拿著厚厚一叠列印出来的图纸和数据,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