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这难道是天才的独特癖好?!(7k)
与此同时,丰田汽车总部的人却高兴不起来。
“根据可靠情报,龙国已经成功在月球上採集了氮3样本並且正在研究提炼技术。”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人脸色难看了起来。
丰田汽车多年来一直將未来押宝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技术上,他们坚信这才是下一代汽车的正確方向。
他们投入了难以计数的研发资金,耗费了无数工程师的心血,才在市场上建立了独特的优势。
然而,龙国成功採集氮3样本的消息,却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公司战略部门的负责人拿出了一份ppt,他试图用数据来安抚大家的情绪:“各位,我们的年度报告显示,儘管新能源汽车市场竞爭激烈,但我们的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依然保持著两位数的稳定增长。”
“我们的氢燃料电池车也成功在本地、丑国和鸥洲建立了超过100个加氢站网络,销量同比增长了15%,这证明我们的技术路线是正確的,我们的战略是成功的。”
但他的话音刚落,便被一位年轻的高管打断了,他指著屏幕上的数据,语气激动:“佐藤先生,这些数字现在还有什么意义?我们用几十年时间建立的混合动力优势,如果面对的是廉价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电能,那我们的燃油效率还有任何说服力吗?”
“我们费巨资建立的加氢站,如果充电桩遍布全球,那谁还会选择去排队加氢?”
这位年轻高管的质疑,如同利剑般刺穿了所有人的心防。
他们都清楚,丰田的整个战略,都建立在一个核心假设之上,可控核聚变商业化遥遥无期,而氢能则是比电池更高效的未来能源载体。
然而,龙国採集氮3样本的消息,却彻底顛覆了这个假设。
会议室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佐藤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现在不是迴避问题的时候。
研发负责人面色凝重地说:“佐藤先生,氮-3是第二代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关键燃料,地球上储量稀少,但月球上却异常丰富。”
“如果龙国真的能大规模开採氮-3,並將其运回地球,那將彻底改变全球的能源格局。他们可以利用这些燃料,在极短时间內,將可控核聚变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商业化。”
“而这,比我们想像的要快得多。”
“我们之前预估,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至少还需要三十到五十年。但现在看来,这个时间可能要提前到五年,甚至更短。”
一位保守派的高管试图力挽狂澜:“佐藤先生,我们不能自乱阵脚。”
“龙国採集了氮3样本,不代表他们就能大规模开採,更不代表他们能解决运输和商业化的问题。”
“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我们的氢能技术,依然是目前最成熟、最可靠的未来能源方案。”
但他的话很快被另一位高管驳倒:“先生们,我们不能再活在过去了!你们难道没看到新闻吗?法国的道达尔能源,已经与龙国达成协议,要在法国建设一万个核聚变充电桩!”
“这意味著什么?这意味著他们已经开始布局整个能源生態系统!他们不仅仅是在卖车,他们是在卖未来!”
“我们的年度报告,我们的利润,我们的所有优势,都建立在传统能源和我们独特的混合动力技术之上。”
“但如果电能的成本趋近於零,谁还会为了一点点燃油费,而选择我们的混合动力车?谁还会为了那一点点续航,而购买昂贵的氢燃料电池车?我们的优势,將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会议室的爭论愈演愈烈,保守派和激进派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佐藤看著面前的爭吵,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
他知道,这不是一场关於技术的辩论,而是一场关於公司存亡的抉择。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发展的如此迅速。
“我们不能再爭吵了。”
佐藤的声音让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挑战,而是一场全面的能源革命,我们之前犯了一个错误,我们以为能源革命只是关於车,但龙国人告诉我们,能源革命是关於电。
“但我们现在不能冒然做决定。”
“下一周,海市的车展就要开始了。”
“所以,我决定,我们全体高管,都要亲赴海市车展。”
“我们此行,不是为了展示我们的新车,而是为了学习和观察,我们要了解龙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真实需求,要了解他们的充电设施是如何运作的,更要了解我们同行的技术,究竟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当然,如果你们认识龙国车企的人最好,这样有助於我们交流。”
“社长,我们到时候可以去byd参观,之前有几个人来我们门店参观过,还想向我们学习,如果要找他们帮忙,我认为他们应该很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