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瑛国开放大学!”
“还有,巴国空间和外大气层研究委员会!
共有四家来自不同国家的顶尖科研机构获得了月壤样品。
这些样品被封装在特殊的惰性气体环境中,確保其原始状態不被地球环境污染。
玛丽·杜邦教授带著珍贵的月壤样品返回了珐国物理研究所。
她的团队立刻启动了最高级別的分析程序。整个实验室灯火通明,各项高精度仪器开始运转。
杜邦教授的团队首先进行的是宏观形貌观测和x射线衍射分析,以確定月壤的矿物组成和晶体结构。
初步结果显示,龙国提供的月壤样品,与人类过去从月球正面获得的月壤样品在主要矿物组成上相似,都含有斜长石、辉石、橄欖石等。
这符合对月球整体成分的普遍认知。
然而,隨著分析的深入,差异开始显现。
团队的核心成员,矿物物理学家皮埃尔·勒布朗博土,將月壤样品置於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
他首先观察到的是月壤颗粒的微观形貌和內部缺陷。
“玛丽,你看这个!”勒布朗博士突然提高了声音,语气中带著一丝不可思议。
杜邦教授立刻凑上前。
屏幕上,月壤颗粒的纳米级结构清晰可见。
“这些颗粒,特別是其中的撞击熔融玻璃珠,其內部的微观结构和气泡分布,与我们此前分析过的阿波罗月壤样品,存在显著差异。”
勒布朗博士指著屏幕上的图像解释道:“阿波罗样品中的玻璃珠,普遍呈现出更为均匀的微观结构和气泡包裹体,这通常是高强度、短时间、瞬间熔融的特徵,符合高速微陨石撞击后迅速冷却的预期。”
“但是,龙国提供的月壤样品中,我们发现了更多形態不规则,內部气泡分布更复杂,甚至有晶体再结晶跡象的玻璃质颗粒。”
他继续说道:“这表明它们可能经歷了更复杂的撞击过程,或者是在撞击后,经歷了更缓慢的冷却,甚至是多阶段的加热和冷却过程。”
杜邦教授的眉头紧锁:“这很奇怪,如果都是月壤,虽然来自不同区域,但微陨石撞击是一个隨机且普遍的现象,为何玻璃珠的微观特徵会有如此明显的系统性差异?”
勒布朗博士调出另一组数据,那是月壤颗粒表面太阳风离子注入深度和分布的分析结果。
“我们还发现,在月壤颗粒的最外层,太阳风注入的氮3同位素丰度和分布模式,也有微妙的不同。”
勒布朗博士指著谱图:“阿波罗样品中,氮3的注入深度和浓度,通常与月球表面长期暴露於太阳风下的预期模型非常吻合。”
“但龙国样品中,虽然总体丰度很高,符合月球背面受地球磁场遮蔽较少的特点),但其深度分布曲线却表现出更强的层次性,仿佛某些区域的月壤颗粒,在歷史上的某个阶段,曾被短暂地掩埋或经歷过不同强度的太阳风暴露。”
杜丽教授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月壤的玻璃珠形貌和氮3注入深度分布,是反映月壤形成歷史和受空间风化影响程度的关键指標。
这些系统性的差异,绝不是简单的採样地点不同就能完全解释的。
“除非·”
杜邦教授的声音低沉:“除非这些样品,虽然都来自月球,但它们经歷了非常不同的歷史过程,或者——其中一份样品,並非完全如我们所想像的那般原始。”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nasa暗中进行过复製月壤的实验。”
勒布朗博士脸色难看,他问道:“你是说—
杜邦教授点点头,立刻下达指令:“调阅所有阿波罗月壤样品的公开分析数据,特別是微观结构和同位素分布的详细报告。”
“我们还需要与汉斯科隆大学和瑛国开放大学进行秘密联繫,看看他们有没有类似的新发现,
这件事,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得多!”
两天后,一场高度机密的会议在鸥洲中部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