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周宇挑了挑眉,他知道,在科学面前,政治上的对抗有时也得暂时让步,月球样品所蕴含的价值,足以让任何一个有追求的科研机构放下身段。
就是没想到,丑国人放的那么快。
“这些申请都暂时搁置吧,我们目前更需要的是,研究带回来的样本。”
此刻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彻底吃透这些来之不易的月球样品,只有掌握了第一手、最详尽的数据,龙国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合作中占据绝对主动,也能更有力地回击任何形式的质疑。
得知申请查无音讯后,大毛的彼得罗夫等人陷入了焦虑中。
彼得罗夫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之前我们还指望他们能够跟我们合作质子-硼聚变。”
“这项技术理论上比气-氙聚变更清洁,產生的放射性废料更少,甚至不需要像氮-3那样复杂的月球开採,我们在这方面有將近十年的研究积累,认为可以和龙国形成互补,没想到啊。”
“但是,氮3的储量、开採难度,以及聚变堆的技术要求都非常高,我们投入巨资研究质子-硼聚变,正是看中了它在地球上燃料的可获得性和理论上的清洁性。”科学部的科瓦廖夫不解地问。
“科瓦廖夫,你说的没错,氮3的开採和利用门槛確实高,但別忘了,龙国现在已经把笨笨送上月球了,而且还安全带回了样品!这证明他们已经解决了开採技术的核心难题,至少是具备了初步的开採能力。”
“而我们的质子-硼聚变呢?我们在实验室里,理论研究確实有进展,但距离实际应用,哪怕是验证性的小型反应堆,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理论和现实之间,隔看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和无数技术难关。”
说实话,大毛在可控核聚变方面的积累,其实不弱。
早在老苏时期,科学家们就在托卡马克装置的研发上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奠定了该领域的基础,他们的理论研究深入,人才储备雄厚,许多概念和技术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然而,资金,这个致命的短板,像一道无形的锁,紧紧扼住了他们的脖子。
老苏解体后,长期持续的经济困境让大毛的科研投入大幅削减。许多尖端项目因缺乏资金而停滯,人才流失严重,一些本可以转化为实际成果的理论突破也只能停留在纸面。
彼得罗夫深知,可控核聚变是吞金兽,无论是气-氙、质子-硼还是氮-3,从实验室到商用发电,每一步都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投入。
龙国之所以能在氮-3开採上迈出实质性一步,正是得益於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
“我们不能再沉浸於过去的辉煌了。”
彼得罗夫的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地图,仿佛看到了全球能源格局的未来变化。
“现在,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技术差距,更是资金和战略执行力上的差距,龙国人通过月球氮3,正在构建一套全新的能源体系。”
“我们必须认清现实,重新评估我们在太空资源开发上的投入,尤其是月球项目。如果不能在氮3上迎头赶上,我们至少也要確保在未来的月球开发体系中,能占据一席之地。”
其他人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迷茫。
他们都在想一个问题。
怎么赶上?
“彼得罗夫,恕我直言,现在除非周宇这种天才人物来我们这,否则我想不出有什么方式可以赶上龙国人的。”伊万诺夫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带著明显的疲惫。
他的话,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周宇的名字,如今在国际科技界几乎是奇蹟的代名词。
从人工智慧到可控核聚变,再到这次的月球採矿,他仿佛拥有点石成金的能力,每一次出手都能掀起一场风暴。
而大毛,即使拥有深厚的科研底蕴,却在资金和国家战略方向上长期受限,无法像龙国那样,
为一位天才提供倾尽全国之力去实现梦想的平台。
更何况,周宇一个龙国人凭什么来他们这里?
龙国那边给他的待遇,估计是普通科学家难以企及的,就这种情况,他们拿什么去吸引周宇来?
彼得罗夫部长脸色铁青,他知道伊万诺夫说的是事实,这更是大毛目前最深层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