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天才与特洛伊木马!(6。4k)
“潘院土,既然那些卫星干扰站能干扰我们的量子通信,那么它们就必须主动发出某种能量或者信號,或者以某种方式干扰或散射我们的量子信號。”
周宇解释道,他的思维飞速运转:“传统的雷达难以发现它们,是因为它们不以常规电磁波的方式运作,但我们可以利用量子本身的特性来侦测它们。”
他走到一块白板前,迅速画出了一张简易的量子通信链路图。
“我的想法是,利用我们量子卫星地面站现有的高精度量子纠缠源和单光子探测器,
配合小苔蘚的超算能力,进行一场特殊的量子探测实验。”
“我们可以发射大量预先製备好的、具有特定纠缠模式的量子光子流,通过模擬卫星链路,在地面站之间进行传输。”
“这些光子流將作为我们的量子探针。如果存在干扰站,无论它是模擬量子噪声,还是定向能量束,都必然会与这些探针发生作用。
这种作用会破坏光子流原有的纠缠模式,或者改变其量子態的特定参数。
“我们可以精確测量接收端量子光子的退相干模式、量子比特的保真度下降曲线、甚至能量损失的微弱特徵。”
“通过小苔蘚进行海量的数据分析和反演计算,理论上,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量子指纹的特徵和分布,反推出干扰源的存在及其大致位置。”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尝试发送特定频率和偏振的量子探针,甚至设计对特定量子噪声类型特別敏感的纠缠態。这就像是在对干扰站进行拷问。”
“如果它们为了维持干扰效果,必须对我们的探测做出反应,或者调整自己的干扰模式,那么这种反应和调整本身,就会成为更明显的信號,迫使它们增加能量输出,或者暴露其內部运作的逻辑,从而让它们在更高的能量特徵下暴露出来!”
“简单来说,我们不再是被动地防御它们的攻击,而是要用量子诱饵去钓鱼,用量子探针去敲山震虎,逼迫这些隱蔽的干扰站露出马脚!”
潘院士听得目不转睛,周宇的思路清晰又大胆,他提出的量子侦测方案,直接利用了量子力学的最前沿原理来对抗未知威胁,这確实是现有常规手段无法比擬的。
“这个想法—確实很有可行性!”
潘院士兴奋地连连点头:“利用我们的量子卫星地面站,作为大型的量子探测平台,
確实能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和灵敏度!”
在潘院士的全力支持下,一项史无前例的“量子反干扰地面实验”迅速启动。量子卫星的两个核心地面站,被秘密地改装为大型量子探针发射与接收终端。周宇率领的团队,
与潘院士的量子通信团队紧密合作,夜以继日地进行看实验部署。
实验开始了。
第一天,周宇按照预设的方案,让小苔蘚控制地面站,向模擬的远距离太空链路发射了大量经过特殊製备的纠缠光子对。
他通过小苔蘚实时分析接收到的数据,试图从中捕捉到干扰站的痕跡。
然而,屏幕上的数据曲线波动正常,纠缠度下降也符合背景噪声的预期。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异常。
第二天,周宇调整了策略,增加了光子发射的频率,並尝试发送对相位噪声和光子损失特別敏感的量子態,试图诱导干扰站做出更明显的反应。
依然没有。
数据依然平静得让人不安。
第三天、第四天-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宇和团队成员们的脸色越来越凝重。
他们尝试了各种理论上可能触发乾扰站暴露的方式,调高探测器的灵敏度、改变量子探针的纠缠模式、甚至尝试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地面站之间进行切换。
但结果始终如一,他们找不到。
那些移动卫星干扰站,仿佛根本不存在一般。
量子纠缠的分发效率依然在某些时段无故骤降,但他们却无法在数据中找到任何可以定位干扰源的办法。
“怎么会这样———”周宇喃喃自语,他站在巨大的数据分析屏幕前,眉头紧锁,脸色苍白。
他反覆检查小苔蘚的检测逻辑,检查实验设备的运行状態,但一切都完美无缺。
他原以为,只要这些干扰站是主动发射能量来破坏量子態,就必然会留下可供追踪的痕跡。
但现在看来,他低估了对手的隱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