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突破进展,试车!(6。2k)
发信息的人是马振邦。
卫宏找了个藉口接电话,拿著手机就走出了会议室。
“喂,马教授,你刚才发的消息是真的吗?超燃衝压发动机下个月可进行首次高空台试验,预计模擬马赫数可以达到6-8?”
电话那头传来了马振邦的声音:“卫总,是真的,我们经过攻关,在关键的燃烧稳定性和推力控制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所有的地面测试数据都非常理想,各项指標都达到了进行高空台试验的要求。”
“怎么这么快?”卫宏难以相信,这还不到半个月,就已经攻关了?
本来研发进度也没那么快的,但多亏了周宇给了新的燃烧模型后,马振邦等人发现实验进度快了不少。
电话那头传来了马振邦略带感慨的声音:“卫总,说实话,我们自己也没想到能这么快,这多亏了你们带来的那位周宇,真的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帮了我们大忙!”
“他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燃烧模型,比我们之前使用的模型更加精细,能够更准確地预测超高速气流下的燃烧特性。”
“按照他新模型的指导,我们调整了一些实验参数和燃烧室结构,结果发现燃烧的稳定性和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可以说,之前的实验瓶颈,都在他的模型下迎刃而解了。”
卫宏听懂了。
周宇,让这群人少走了很多弯路!
实验进展的顺利,研发时间自然也就缩短了。
这对於一直以来都承受巨大时间压力的卫宏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仿佛看到了一丝曙光,照亮了龙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的漫长道路!
由於技术瓶颈难以突破,超燃衝压发动机的研发进度一直处於缓慢爬坡的阶段,甚至一度让他对能否在短期內取得实质性进展感到担忧。
与大毛合作的提议之所以让他如此犹豫,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担心自主研发项目无法在可预见的未来拿出成果,从而在战略上陷入被动。
卫宏深呼吸一口气,回到会议室,努力平静自己的心情,对古特涅夫说:“不好意思先生,你刚才提出的合作方案,听起来確实很有吸引力,但和我们的关键技术路线上有差异,所以无法合作了。”
“什么?!无法合作了?”卫宏的话出乎古特涅夫意料。
古特涅夫原本以为,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对方即使有所保留,最终也会为了现实利益而选择合作。
毕竟,自適应变循环发动机的技术难度摆在那里,而大毛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对於正在追赶的龙国来说,无疑是一条相对稳妥的捷径。
结果卫宏如此乾脆利落地拒绝,让他感到措手不及!
“卫总,您您刚才说什么?您確定是无法合作了吗?”古特涅夫努力维持著镇定。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理由吗?
广“是这样的,我们自前技术难以支持这种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卫宏想著那位大忽悠张教授的话,乾脆也张口胡说了起来。
卫宏面不改色心不跳,继续胡编乱造:“正如各位所知,航空发动机的研发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完善的工业基础。”
“虽然我国在航空领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在核心材料、精密加工、以及关键零部件的製造工艺方面,与贵方以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自適应变循环发动机的技术复杂程度非常高,对这些基础工业的要求也极为苛刻,
坦白地说,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强行进行合作研发,很可能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
最终导致项目停滯不前,浪费双方的宝贵资源。”
“我们非常清楚自身的不足。与其贸然合作,最终可能一无所获,不如踏踏实实地夯实基础,提升我们自身的技术实力。”
“自適应变循环发动机技术非常难,至少我们现在无力消化相关技术。”
古特涅夫的脸上露出了明显的错,他显然没有预料到卫宏给出的理由竟然是“无力消化相关技术”。
在他看来,龙国一直以来都展现出对先进技术的强烈渴望和快速学习能力,尤其是在航空领域,更是有著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现在对方竟然以“无力消化”为由拒绝合作,这让他感到非常意外,甚至有些难以理解。
他皱紧了眉头,语气中带著一丝疑惑:“卫总,恕我直言,贵国在技术引进和消化方面的能力,在国际上是有目共睹的。”
“尤其是在航空领域,你们的学习速度和创新能力都非常惊人,我不认为仅仅是技术难度,就能完全阻碍我们之间的合作,或许,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卫宏装作很难为情的样子,说:“这其实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我们资金不多了,各个研发项目都需要申请经费。”
古特涅夫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