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就是用来设计飞机建模而已。”
“哼,搞人工智慧研究的人,谁会说自己只满足设计、建模这些功能?”
“更何况,他本身就有在研究决策系统这个方向,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宋建泽想到这里,发愁了。
要用人工智慧控制战斗机,理论上可行,但需要突破几大技术屏障。
现代空战环境下,战斗机需在微秒级时间內处理飞行姿態调整、武器发射、电子对抗等复合指令。
飞行员通过生物本能与训练经验实现快速反应,而人工智慧需要构建同等效率的神经网络架构。
当前主流的深度学习模型虽能达到较高计算精度,但在持续运算过程中会產生热量堆积效应,
导致晶片性能衰减。
这对机载计算系统的散热设计与能耗管理提出严苛要求,既要保证运算速度,又不能因过热引发系统岩机。
另外,电磁环境异常复杂,从低频段通信干扰到高频段雷达欺骗,都会对ai系统的传感器数据链造成污染。
现有的机器学习模型在纯净环境下训练的算法,难以应对实战中隨机出现的干扰信號。
必须研发具备自主纠错功能的新型算法框架,使系统能在数据异常时快速切换备用处理路径,
同时保持飞行控制连续性。
更为危险的是,当a系统出现计算错误或传感器失效时,必须有可靠的降级处理方案。
这涉及多级余架构设计,从核心计算单元到执行机构,每个关键节点都要有备份系统。
更重要的是建立动態评估体系,使ai能实时判断自身状態,在必要时主动申请人类接管,避免因系统崩溃导致灾难性后果。
这也是为什么,宋建泽和卫宏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两个人都沉默了。
现在去搞人工智慧控制战机这种事,多少有点太超前了。
他们技术够吗?
国內ai技术並不发达,更何况晶片这块宋建泽比谁都清楚,现有军用级晶片散热效率在持续高负荷运算下会呈现指数级衰减。
这种情况想要上人工智慧,只有死机的份。
“宋工,我认为周宇有这个想法是好事,我们不可能永远不去尝试,他现在既然有这个打算,
我们应该支持他。”
“更何况周宇这孩子聪明,万一真被他研究出什么东西来了,这对於我们来说,有利而无害。”
“这样吧,卫总你这边就申请飞行参数、结构应力数据,这些数据足够他前期使用了。”
“不过申请我批不了,得让上面领导签字才行。”
川飞內部数据是绝密中的绝密,宋建泽如果私自泄露数据,那就只能去监狱里面待著。
卫宏知道宋建泽说的是实话,对方再怎么喜欢周宇,也不会拿国家安全开玩笑。
看来只能去找领导了。
第二天一大早,听完卫宏讲述后,领导显然对於周宇在研究人工智慧一事很惊讶,一直没说话。
卫宏已经做好了挨骂的准备,说:“领导,我知道这事很离谱,但我认为人工智慧应用在军事上是大势所趋。”
“周宇同志的研究方向,非常值得我们投入领导抬手了。
“周宇同志是个非常有想法的年轻人,他这个方向其实没什么问题。”
“我们应该多支持他。”
“这个投入不大,就让他试试吧,反正目前也有其他几个项目组在研究这个方向,到时候,我们看看哪个项目组的成果最好。”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都是追著丑国的脚步在走,这一次,我希望我们能够超越丑国!”
“我希望我们的人,能走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