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吹面不寒心上月原著 > 110120(第20页)

110120(第20页)

李进甫从门外进入:“沈大人,本官有些话,想单独与长公主殿下说。”

沈不寒对李进甫没什么好脸色,但看到李琅月微微颔首后,还是依言回避。

“李相有何指教?”李琅月问。

“长公主殿下,对于先帝驾崩一事,众臣心中有疑虑也是人之常情,还请殿下见谅。”

“能够理解。”李琅月稳了稳心神,“只是李相现在还有什么顾虑,不妨一并说了,你我之间,也不必终日相互试探。同仇敌忾,方能保大昭长治久安。”

李进甫被李琅月这么一番话,说得也有些赧然。

“长公主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自是不易,然人心惟危,今上太过年幼,朝野人心浮动,纵长公主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却也难逃百官群臣各怀异心。”

“长公主熟悉藩镇事务,比任何人都清楚。百余年来藩镇造反,有些是藩镇节度本就心怀叵测,有些是手下幕僚将校或挑唆怂恿、或以情义相逼使然。纵长公主不愿做叛臣,大权在握,能保手下人不生异心?”

“李相会生异心吗?”

“当然不会。”

“李相不会,又何必妄自揣度他人呢?”李琅月神色严肃地对李进甫道,“小人才会以己之心度君子之父,李相既是君子,又何必用这样的眼光,揣度本宫身边的人呢?”

“这……”李进甫被李琅月怼得一时语塞。

“李相,本宫不是周公、诸葛丞相,不是霍光、长孙无忌,更不是王莽、曹操之流,虽同为女子,人各有志,也无需将本宫与吕后、女帝相比较。”

“李琅月就是李琅月,本宫自有本宫的本心,百官众臣又凭何以前人作为衡量李琅月的标尺?”

李进甫缓缓呼出一口气:“公主一心奉公,百官自然不该再有疑心。虽然如此,那下官也必须把眼下的情形与公主说明。幼主孱弱,齐王自恃元德帝嫡长,必存夺位之心。若想避免兵戈,微臣有一建议。”

“齐地地处黄河下游,在豫鲁交接处使黄河决堤,则齐地不攻自破。”

“不可!”李琅月腾然坐起,怒视李进甫,“李相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黄河决堤,田地不复,百姓流离!其危害与战争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齐王可以不义,我们不可以不仁,既承社稷之重,怎敢有悖天道人伦!”

李琅月深吸一口气:“与齐王开战,受苦的还是黎民百姓。本宫向李相保证,本宫会尽己所能,劝齐王放弃起兵夺位,若到万不得已之时,本宫也会竭尽全力将战争的伤害降到最低。”

在李琅月义正辞严地否决了以黄河决堤大挫齐王的提议时,李进甫的心中便已有了衡量。

李琅月给李进甫的最初印象是“毒”,和蛇一般诡谲多诈,不择手段。

即使后来李进甫对李琅月的能力有一些新的认识,但无论是彻查裴松龄替苏贽舆翻案,还是假意和亲将西北搅得天翻地覆,李进甫都认可结果,却不认同过程。

李琅月做事有头脑,有韬略,却绝对称不上光明正大,非君子作为。

黄河决堤之议,是李进甫对李琅月最后的试探。

李进甫很高兴,李琅月决然地拒绝了这条提议。

人的道德有很多种,尤其是他们这些行走官场的人更明白,人性善恶非是非黑白所能盖棺定椁,但总有一条底线在。

李琅月是能守住底线的人。

她既承了李宣托孤之重,又能哀民生之多艰。

她从来都不是一条毒蛇,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在周身涂满了毒液,不得不用蛇一般的敏锐谨小慎微地观测着这个时间。

她的内心应该如黄河一般,即使有时波涛汹涌,怒浪千丈,却依旧持续哺育着这个国家。

九州内外,不可没有黄河。

“臣愿为陛下、为长公主殿下鞍前马后在所不辞!”——

作者有话说:九州内外,不可没有黄河。

李进甫对李琅月的态度是一点点改善的,直到现在才算终于改善完成啦~

李相好好跟着德昭干吧!跟着李琅月才会发达!

第120章雪满衣

顺宁三年,顺宁帝驾崩,全大昭最好的医师辛院正病逝,原因是随长公主出征西戎时,在西戎患了痼疾。

事情越来越扑朔迷离,谣言越传越广,但所有宰相对李琅月作为长公主摄政却越来越认同了。

没人知道这个帝国的上层人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

李进甫曾经提议要不要对那个妄传谣言的人加以惩处,李琅月只给出了八个字:“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随后便以新帝的名义颁布轻徭薄赋的新政,并向各大藩镇派遣宣慰使。

热门小说推荐

垂钓之神
会狼叫的猪垂钓之神
...
酒神
唐家三少酒神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