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吹面不寒心上月原著 > 110120(第13页)

110120(第13页)

自古国无长君,难以为继。更何况李琅月这个摄政公主,其实并不姓李。

她原本姓谢,西川叛臣谢延的谢。

而且,李琅月的丈夫,当朝的右相,还曾是宫中宦官。

不管从嫡庶礼法还是现实来考量,另立长君都更为合适。前朝便是因为皇帝过于年幼而亡于外戚和宦官之手,难道本朝也要重蹈覆辙了吗?

“不管怎么样,至少也该让福安公主辅政吧,李琅月……她姓谢啊!”

“开什么玩笑,别说福安公主以前就没处理过朝政,现在还大着个肚子身怀六甲的,怎么理政?”

李进甫在桌前绕了一圈又一圈,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

李进甫总觉得他这辈子,也算是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了,但现下这种局面也让他迷茫二无所适从。

先帝遗诏已下,如果筹谋另立新君,那也是谋反;可如果李琅月当真存了不臣之心,李氏江山旁落外姓之手,那才真是宗庙社稷毁于一旦,他们这些承蒙大昭历代皇恩的臣子,有何颜面见大昭历代皇帝?

李进甫觉得经历了这么多事,他应该要相信李琅月的为人的,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他也怕知人知面不知心。

李琅月到底是周公还是王莽,关键就在先帝是怎么驾崩的?怎么好端端的人就没了呢?

先帝因皇后薨逝,悲伤欲绝而崩,这个理由实在说服不了李进甫。

元德帝服食丹药过量人所共知,顺宁帝又是因为什么?

李进甫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

******

李进甫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壮着胆子带着宰相们进宫,进宫前他交代众人。

“如果李琅月心虚,她必然会将我等除之后快。届时诸君可将罪责全推我一人头上,假意臣服李琅月,再暗中向齐王殿下投诚。”

“若她问心无愧,自然也不会把我们怎么样,也还请诸君竭力辅佐长公主和小陛下,再莫轻信坊间传言。”

李进甫做好了豁出去的准备,以他的项上人头做赌注,赌大昭帝国的未来。

李进甫选定入宫的这一天,沈不寒和崔佑虔都在京郊大营练兵,宫中只有李琅月和李顺懿。

小皇帝哭闹不止,李琅月和李顺懿轮流哄着,刚把人哄睡,李进甫等人便来了。

“先帝是如何驾崩的,还请长公主殿下给臣等一个解释!”

“先帝曾遇刺受旧伤,先皇后未育陛下之时,先帝为防诸君再议扩充后宫、广延子嗣,故隐匿不发。先皇后薨逝后,陛下伤心过度,引起旧伤复发,这才不幸殡天。”

“是什么样的旧伤,是哪里的刺客?还请长公主殿下务必言明!”

李宣的旧伤和刺客牵扯到崔氏,不能为百官所知。李琅月只能道:“先帝遇刺时,本宫尚在西戎,对此事不甚明了。先帝连福安公主都瞒着,更未曾与本宫提及其中细节。”

“是的,本宫作证,本宫也是后来才知道父皇的遇刺受伤,但父皇也不肯告诉本宫其中实情。”

这样的说辞……真的很难说服李进甫。

李进甫跪在丹墀前:“先帝崩逝,新君年幼,坊间流言四起,若长公主不明实情,也请下令彻查,否则难以服众!难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查什么?怎么查?这根本就不能查!

“先帝驾崩前嘱托过本宫,此事不可喧哗,以防刺客见行刺容易,有机可乘,伺机对新君下手。还请诸位宰相见谅。”

李进甫依旧像块冥顽不化的硬石头:“还请长公主殿下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事已至此,李琅月也猜到李进甫和他身后诸人对李宣之死心存疑虑。别说是他们,就是李琅月本人也觉得有些蹊跷。

师娘也是因师父之死抑郁而终的,但当时她和沈不寒都已成年,无需师娘相护,师娘甚至一直觉得是自己拖了他们的后腿,这才了无生念撒手人寰。

可李宣不一样,李顺祯还这么小,李顺懿还怀着孩子,李穆对帝位一直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下,李宣怎么舍得自绝生路呢?

然而连全天下医术最高明的辛院正都李宣当时的病症束手无策,李琅月也只能将李宣的崩逝归于一个“情”字。

人与人毕竟是不一样的。对于李琅月而言,斯人已逝,不管是为死去的还是活着的人,都应该更加努力地活着。

但可能对师娘或者李宣来说,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日死,生同衾,死同穴,方为情之至。

但很显然,李进甫这些政治场上久经历练的老手,也不相信李宣为情而死之托词。

李琅月正欲安抚李进甫等人的情绪,门外却突然闯入一人。

“我知道陛下为何会有旧伤,知道刺客是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