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她还需要我,我会一直陪在她身边。如果有一天……她真的不需要我了,我会用对她最有利的方式消失。”
“只要她过的好,我怎么样都可以。”
这是沈不寒的答案。
李宣自认沈不寒说的他完全做不到,甚至全天下也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沈不寒待李琅月这般。
正当李宣陷入沉思之际,沈不寒又道:“崔佑虔原本也是我为德昭寻的。”
提到崔佑虔,李宣瞬间就像被点燃的炮仗。
“平白无故,提崔佑虔做什么!”
“神策军守卫宫掖皇城,神策中尉一日不可空缺。臣既随公主前往西戎,神策中尉一职愿举荐崔佑虔接任。”
“不可能!神策中尉一职事关重大,是谁都不可能是崔佑虔!”
李宣恨不能将崔佑虔找个天涯海角远远地贬出去,怎么可能让崔佑虔在皇城中待着,在李顺懿的跟前晃悠。
“正是因为事关重大,才只能是崔佑虔。”
沈不寒不疾不徐地道出自己的理由:“神策中尉长期以来都由内宫宦官接管,陛下想将军权从内宦手中还归武将,崔佑虔才是最好的跳板。”
“神策军内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其中还藏着不少藩王的人,臣花费了很大力气,才让他们能够勉强阳奉阴违。臣这一走,怕是神策军中那些恶劣习性又会原形毕露。陛下随便任命一个武将,无人能担待得起。”
“但崔佑虔是清河崔氏,那些军将忌惮清河崔氏的势力,必然不敢随意挑衅崔佑虔。崔佑虔既有重回朝堂的意愿,给个太低的官品也并不合适,神策中尉的官阶正好,既不会辱没了清河崔氏,又能让清河崔氏为陛下所用。”
“可崔佑虔毕竟是崔淑妃的侄子,吴王李勋的表叔。”
崔淑妃之子吴王李郓已死,但其子李勋承袭了爵位。
李宣无子,藩王蠢蠢欲动,这是客观的事实,也是李宣最为忌惮之事。
禁军是帝王的底牌,如果崔佑虔执掌禁军,勾结吴王造反,后果不堪设想。
“不放出鱼饵,鱼儿又怎么能上钩?”
沈不寒淡淡一笑,“一旦崔佑虔执掌了神策军,李勋联络崔佑虔是必然之事,崔佑虔也必然不会搭理李勋,李勋图谋不轨的证据自然而然就会落在陛下的手中。之后陛下再想对吴王发难,天下人也不敢说陛下半句不是。”
李宣双眉紧拧,他对崔佑虔并不能完全信任,他甚至也不能完全相信沈不寒。
自从坐上了这个如履薄冰的帝位,他也开始逐渐疑神疑鬼。
李宣能完全相信的,只有沈不寒待李琅月的心。
送到河西的人,都是沈不寒送给李琅月的面首,只有崔佑虔原是沈不寒为李琅月精心挑选的驸马,沈不寒不可能将一个有风险的人放在李琅月的身边。
沈不寒给李琅月的,必然是全天下最好的。
“送亲使一事,朕会按你的意思去办。”李宣疲惫地靠在椅背上,“崔佑虔之事……朕再考虑考虑。”
“谢陛下恩典。”沈不寒起身对李宣行礼叩首,“臣恭候陛下佳音。”——
作者有话说:今天更完可能会断更几天,真的要闭门学习了,15号之前可能都不会再更了,15号后看看有没有时间小更一节。
这是一本古言,沈不寒李琅月接受的是最传统的儒家教育,他们的思想有传统儒家忠孝礼义保守的一部分,但是因为个人坎坷的经历,不断地动摇着他们的价值观,他们挑战着这套封建规则,但又在时代的背景下受困于这套规则。他们不是封建卫道士,也不是民主革命者,既不高风亮节,也非寡廉鲜耻,他们只是受困于时代的普通人。希望宝宝们能理解他们的无奈与挣扎,理解他们的斗争与妥协,在复杂环境中的取舍。
他们不是完美的人,但我很爱很爱他们,他们是最好的宝宝[比心][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