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吹面不寒心上月晋江 > 2430(第9页)

2430(第9页)

如果李琅月知道,苏贽舆回去之后会发生那么多惨烈的事情,李琅月一定不会让苏贽舆离去。

******

西川大败,谢延身死的捷报,传遍了大昭的每一个角落,各地节度使人人自危。

连嚣张跋扈数十年的西川谢氏,都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其他藩镇节度使吓得连夜派使者向朝廷谢罪纳贡。

西川大捷,朝臣纷纷上表恭贺元德帝中兴大业已成,元德帝下旨举国同庆。太子谏言元德帝可勒石刻碑,修建行宫,奉迎佛骨,封禅泰山,以昭累累功业,元德帝一应批准。

打了胜战的苏贽舆自是朝廷第一功臣,但苏贽舆班师之际,等来的却不是元德帝的丰厚赏赐,反而当场触了元德帝的霉头。

“陛下,恕臣直言。身为君主,大乱甫平,中国未安,四夷未服,百姓未富,去盛世远矣,怎能算得中兴?”

“平定叛臣,为君本分,何须勒碑记功?佛骨乃朽秽之物,有损圣德;封禅崇虚名而受实害,何能为之?修建行宫更是劳民伤财,骄奢淫逸之举!”

“陛下既想做中兴王朝的圣主明君,怎么行如此有损社稷宗庙的行径?”

当时元德帝正在举朝同贺的大喜中,被刚归朝的苏贽舆兜头泼下一盆凉水自是心中不悦。

“苏卿不必多言,既然回朝了,自当好生歇息便是。”

但苏贽舆依旧不依不饶,义正辞严地列举了元德帝一系列举措的各种弊害。

“忠言逆耳,还请陛下听臣一劝。”

太子李铭闻言,从旁疾言厉色地训斥苏贽舆:“苏卿身为臣子,打着忠言逆耳的名头,却只是为了借着谏言君上的名头,行沽名钓誉之事!你自己听听你说的话,哪有身为人臣的本分!”

“太子身为储君,君上若言行有失,自当极力劝阻,太子非但不直言进谏,反而屡进谗言!怂恿帝王大好喜功,伤财害民!太子又哪里有半分储君的样子!”

“够了!”

苏贽舆这一番话彻底激怒了元德帝。

储君之争一直是埋在元德帝心头的火药,不管是谁提到“储君”二字,都能立刻将元德帝点燃。

元德帝自认正当壮年,在仙丹妙药的加持下,更是能长命百岁。

可偏偏有一群心怀鬼胎的朝臣,不仅巴不得他早点死,还都盼着他改立太子。

******

元德帝李淳一共有十三个儿子,其中长子李铭,纪美人所出;次子李郓,崔淑妃所出;三子李穆及同胞妹嘉柔公主李婉音,均为郭贵妃所出。

只有其他的儿子,不提也罢,都只是一时兴起的产物。

李淳还不是皇帝,只是太子的时候,帝后为他钦定下凤阳王嫡孙女郭氏为太子妃,郭氏是元德帝明媒正娶的唯一正妻。

凤阳王在藩镇作乱之际挺身而出,对大昭皇室有再造之功,是整个大昭皇室都要感激尊敬的功臣,他的嫡孙女自是尊贵非常。

大昭的皇太子与凤阳王的嫡孙女,在所有人看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除了元德帝。

只是太子的李淳挣扎过,反抗过,甚至以绝食自毁拒婚。

得来的只有父皇冰冷冷的一句话。

“你若还想做这个皇太子,想要纪氏好好活着,你就给朕老老实实地娶郭氏!”

李淳像一个提线木偶一样,被人套上婚服,抬进婚房。

新婚之夜,两相无言,李淳靠着一杯助兴的药酒,做完了他该做的事情。

李淳永远都记得那个夜晚的耻辱,堂堂一国皇太子,竟然和青楼里的小倌没什么区别。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李淳是一个很能忍的人。

终于,他忍到了登基的那一天。

李淳原本以为,只要他做了皇帝就万事大吉了,他就可以立他的纪氏为后。

至于郭氏,她若是老实,李淳便只当在后宫养个闲人;若是不老实,便把她在冷宫里关一辈子。

但李淳没想到,皇帝也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在李淳宣布要立纪氏为后那天,满朝文武全部反对,无一人站在他的身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