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都是买他家豆腐,有便宜不占白不占。
豆腐卖完收摊,而后又去收拾铺子。
他们只卖豆腐,豆腐框摆在门口,铺子内无需多修,整洁干净即可。铺子小,收拾起来也快,前后不过两刻就收拾齐整。
最难收拾的是租的院子。
院子坐落在小罗湾,许久无人居住,虽有牙行的人定期上门清扫检查,大体看着还成,但落了许多灰,全得擦洗,烟囱堵了得通,烂瓦片得换。
全家人齐上阵,还找大伯家堂兄堂嫂一起帮忙,都忙活了一个下午才打扫完。
而后还得买锅、搬家当。
前前后后忙碌三天,待凭证下来那天,一切收拾完毕。
离开张的日子还有两天,赵景清和袁牧已经住进小罗湾的院子,大毛、二毛也随之住进了新家。
如今有驴拉磨,无需林翠娥和袁老二帮忙,赵景清和袁牧两人就能忙活得过来。
小罗湾离镇上近,路上花费的时间少,早上多睡小半个时辰再起来做豆腐也来得及。
夫夫两对此皆很满意。
万事俱备,只待开业大吉。
两天后,放一串炮竹,豆腐摊搬进铺子里。
炮竹噼里啪啦响,早早赶来买菜的主顾纷纷道恭喜,炮竹声歇,买豆腐的顾客纷纷围上前。
“我要两块老豆腐。”
“一块嫩的,一块老的。”
“给我装两块嫩的。”
……
来人不断,又是包豆腐,又是包霉豆腐,忙得不可开交。幸而今儿林翠娥和袁星也来帮忙,才堪堪忙得过来。
二十二框豆腐一框框变空,装霉豆腐的陶罐空了一个又一个。
待豆腐全部卖完,竟比平时快了小半个时辰。
后续两天,豆腐铺的生意仍旧极好。
第四天,因着不送霉豆腐了,卖豆腐的速度有所减缓,和搬进铺子前差不多,很稳定。
但有个好消息,霉豆腐卖得更好了,一上午卖出去五十斤。
之前最多才四十斤。
赵景清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换位置他最怕的就是流失顾客,如今看来没影响。
渡过开张忙碌这几日,日子恢复如常,与从前相差无几。
早起做豆腐出摊,收摊回家吃饭,泡豆子,午歇,读书认字,做霉豆腐,吃晚饭入夜睡觉,如此循环往复。
不过几日,村里耕牛轮到袁老大家,他家耕完地就轮到袁老二家。
袁牧得回去下地春耕——
作者有话说:谢谢宝宝们订阅支持呀[红心][红心][红心]
第34章
收摊关门驾驴车回小罗湾,出了山阳镇,停下驴车,袁牧将缰绳交到赵景清手里,教他驾驴车。
赵景清虚虚握着缰绳,看一眼驴,又看一眼袁牧,颇为手足无措。
“咱们这头驴性子温顺,不要怕。”袁牧温声道,手里鞭子挥出啪的一声,驴迈开蹄子缓步向前,“这样挥一下鞭子,驴子就开始走,想让它快,就多挥几次,不用打它身上。想让它转弯,往哪边转,就扯哪边的缰绳。”
他手从景清腰后环过,握住他的手用力,左侧缰绳绷紧,驴往左边转,右侧缰绳绷紧,驴往右边转。
“力气不用大,扯一下驴就知道往哪边走。”袁牧接着教,“两边缰绳一起扯紧再松开,就是慢下来,力气再大些扯着不松,是停下。”
袁牧问:“记住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