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篱笆好 > 第256章 省报为其正名6000字(第2页)

第256章 省报为其正名6000字(第2页)

一声闷响,宋明理终於支撑不住身体,无力地跌坐在宽大的皮转椅上,沉重的身躯让椅子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窗外,阳光正好。

远处有隱约的喧囂声传来。

报纸的影响力如同投石入湖,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到县城的每一个角落。

批发中心里,余安一大早就拿著一背刚送到的浙南日报,兴奋得像个孩子。

他让人把报纸贴在管理区办公室门口最显眼的公告栏上,又特意让门口维持秩序的运输队员把高音喇叭的音量调大了些,播送著报纸摘要。

“號外!號外!省报《浙南日报》重磅报导咱们光明服装批发中心啦!”有识字又爱看热闹的货郎大声喊著,一时间,人流更加汹涌地涌向公告栏。

王老四今天特意穿了那身崭新的深蓝色中山装,激动地站在自己的摊位前,手里捧著一张报纸,嘴唇哆嗦著。

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让他的背脊挺得前所未有的直。

“省报说咱们是个体经济展活力,瞧瞧,这话听著多提气!”人们的议论声充满了兴奋。

往日里残留的一丝因国营单位挤压而產生的不安和怯弱,被这张报纸彻底驱散。

陈光明和林雨溪站在管理区二楼的栏杆旁,望著楼下这幅情景。

林雨溪的眼眶微微有些发热,她转头看向丈夫,轻声道:“光明,省报—这真的太好了。”

陈光明的脸上也带著由衷的笑意。

他拍了拍媳妇的手背,“文件是方向,报纸是號角,这是时代给我们的正名。”

虽然他早就已经知道时代的走向,此时也忍不住激动,自己竟然有幸成为推动变革的亲歷者此时,那几位曾奉旨前来查帐的工商局干部老刘等人,也默默来到了批发中心门口。

他们没有再像上次那样径直闯入,而是站在不远处,手里也捏著那份《浙南日报》。

老刘的脸色复杂难言。

他看著报纸上王老四捧著发票的样子,再看看眼前人头赞动、秩序井然的批发中心,又想起昨天去国营百货二楼那冷清得疹人的场景,心中五味杂陈。

“老刘,咱们之前——”

旁边一个年轻的干事有些尷尬地开口。

老刘摆摆手,深深地吸了一口带著浓重布料和汗味儿的空气,嘆道:“事实都登在省报上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看来啊,这市场真的是变了天了,咱们以后的工作重心,得放在怎么服务好、规范好这些新业態上嘍。”

那严肃的面容第一次在面对批发中心时,露出了一丝释然,甚至有些许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认同。

时代的大潮,终於连他们这些站在岸边的人,也无从迴避地淋了个透湿,消息自然也飞快地传回了乡里,传到了那些星罗棋布的代工点。

五丰村的旧仓库改造的工坊里,刘婶子放下手里的布料,戴上老镜,一字一句地给正在锁边的女工们念看报纸。

女工们的动作都慢了下来,眼神变得异常明亮。

不知是谁第一个鼓起了掌,紧接著,整个代工点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这掌声,是为自己而鼓!

她们不再是躲在村角落里缝缝补补的家庭妇女,她们的劳动成果,是省报认可的、活跃在流通前线的商品!

她们也是个体经济活力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曹主任看著手下人激动递来的报纸,满脸放光,在办公室里连转了几个圈,嘴里反覆念叨著:“值了,值了,当初支持他建批发中心,这把押宝真是押对了!”

这省报报导,就是他政绩簿上最耀眼的一笔!

而此刻,在县城里另一头,那间曾迴荡著鄙夷与抱怨的三层楼的冷清卖场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二楼的针製品柜檯,出奇的安静。

早上那份《浙南日报》被人悄悄放到了柜檯上。

两个售货员也不嗑瓜子了,也不摇铃鐺了。

两人脑袋凑在一起,默默地看著那份报纸。

她们看到了灯火通明的批发中心,看到了省报对个体经济的肯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