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重回1980从挑货郎开始发家无弹窗 > 第260章 下一步计划6000字(第2页)

第260章 下一步计划6000字(第2页)

最后轮到代工点的负责人。

陈光明拿出的是两个略薄但依然分量十足的红包。

“代工点开得好,乡亲们的手艺越来越精,是你们管得好,带著大家把日子过起来了。”

“这是给你们的奖励金,不是村里的公帐,你们俩的辛苦和担待,咱们都记在心里。”他顿了顿,看著两人激动又有些不敢置信的脸,补充道,“另外,各村代工点上个月的加工费,余平下午就开车给送过去,保证一分不少发到乡亲们手里。”

赵支书抖著手接过那八百块钱,突然想起什么,猛地翻开自己带来的一个笔记本,指著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声音带著急切,“陈厂长!这个得跟你报备一下!”

“我们村代工点这名单—登记在册领钱的,比上回报给乡里表彰的名单,多多出来二十一个!”

他生怕陈光明误会,急急解释,“都是些手脚麻利的老婆子、小媳妇,先前村里登记的时候怕政策不稳,胆子小,没敢报大名,都用的家里人名字顶替—这回钱自己手里了,都—。都敢用真名了,这钱你看——”

陈光明和林雨溪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底的笑意和瞭然。

陈光明摆摆手,“赵支书,这有什么要紧?当初咱们搞代工,图的是什么?

“不就是让村里那些有力气、有巧劲,却苦於没门路挣活钱的婶子大娘们,能靠自己的双手挣点体己钱吗?”

“名单是虚的,落在她们自个儿兜里的钱,才是实实在在的理,这钱啊,发,就按她们自己摁了手印的名单,发得明明白白。”

赵支书和李支书愣在那里,隨即重重地点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

分红事了,眾人心头大石落地,陈村长咂摸著嘴里的茶水,感慨万分:“光明啊,托你的福,咱们三家村,真成光明村了。”

“年前那阵子,我晚上都睡不著,就怕这好光景是做梦,怕政策又变了,现在好了,心落到肚子里了!”

他拍了拍桌上那份被翻得起了毛边的中央一號文件复印件,“有了这个尚方宝剑,咱们就能甩开膀子干!”

大姨父深以为然,接口道:“没错,咱们的批发中心,货郎担子,现在都名正言顺了,光明,你脑子活,说说,下一步咱们这盘棋,怎么下?”

陈光明的目光扫过眾人热切的脸,落在了掛在墙上的那幅简易浙南地图上,手指划过甌江,点在沿江几个標记点上,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根基牢了,枝叶才能繁茂。”

“製衣厂和塑编社,设备是瓶颈,虽然之前已经在淘弄旧机器了,但还不够,我打算亲自跑一趟市里,看看能不能通过林会计那条线,弄到更稳定的新机子指標。”

“產能提上去,才能接更多大单子,给代工点更多活路!”

“二、物流!咱们这个分拣中心只是个开头。”

他的手指重重敲在马屿镇的位置,“曹主任支持咱们拿的沿江那块荒地,开春就得动工,建一个真正像样的、能走大货车的货运码头。”

“水运队胡青山那边已经谈妥,再加上余平的运输队,咱要把甌江这条黄金水道用活,货通南北,才能做大市场!”

“三、品类!”

陈光明看向大姨父和余平,“张有財的小百货只是第一步。”

“汪师兄提的日用品,咱们不仅要批发,更要做出咱们光明牌的特色!”

“像塑编袋那样,厚实、便宜、耐用!”

“锅碗瓢盆,针头线脑,农具零件—只要是千家万户日常要用的,咱们都要想法子插一手,让咱们的货郎担子,真正变成流动的杂货铺!”

他看向赵支书和李支书,“到时候,各村代工点能做的简单组装、缝纫配件,活计只会更多。”

蓝图在陈光明清晰的讲述中铺展开来。

周建国听得热血沸腾,拍著胸脯:“光明,你说盖啥,我这把老骨头就带人去盖啥,绝不含糊!”

余平也腾地站起:“厂长放心,车軲不停,船桨不歇,货保证送到!”

大家纷纷开口,干劲满满。

窗外的日头不知不觉偏西,村里家家户户的烟肉开始冒出炊烟,混合著柴火和饭菜的香气。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