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这简直是送到嘴边的东风!
曹主任兴奋的话语在他听来,无异於机会送上门。
这意味著光明製衣厂的成功模式得到了官方层面的认可和背书!
这层保护色,比他之前任何手段都更厚实、更安全。
有了乡里甚至县里的认可,他这私人企业的名头就有了集体发展的护身符,规模再大,政策风险也低得多。
“让其他村也学著点。”
这句话更是妙极了!
陈光明的思路一下子活泛开来別的村要学,学什么?
无非是办厂、掛靠、解决就业、集体致富。
可土地、资金、技术、尤其是销路,哪里是那么容易搞定的?
那些村子就算拿到一点启动资金,没有成熟的供销渠道和品牌影响力,货卖给谁?
陈光明內心的小算盘立刻打起来。
或许能进行联合经营或委託加工的模式,
由光明製衣厂提供品牌、订单、部分核心设备和技术指导,让其他村利用閒置土地或厂房和劳动力进行加工生產。
这样既响应了曹主任提出的推广和带动的要求,解决了其他村土地、劳动力问题,又能將光明厂急剧扩张的產能分散出去。
最关键的是,所有成品的销售和利润分配权牢牢掌握在他手中!
最后,也能通过集体入股,引导那些被吸引、手头有些土地或閒置资產的村庄,將资源折算入股光明製衣厂。
这样既能快速吸纳更多村集体的资源为己所用,又能让这些村子分享持续的收益分红,绝对互惠互利。
最后,曹主任的政绩需求就是最大的推力!
陈光明敏锐地意识到,只要他能配合曹主任把推广学习的工作做出彩,让曹主任在县里露脸、
加分,那么曹主任必然会在土地、政策审批、甚至可能的低息贷款或原材料供应方面,给予他更大的迴旋余地和倾斜。
这完全是一场双贏的交易,曹主任得到政绩和匯报的资本,他则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绿灯。
想到这里,陈光明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
“曹主任说的对,能让咱乡更多乡亲一起富起来,那才是真的好。”
“我这两天正好也在琢磨,咱们光明製衣厂虽然才刚起步,但订单確实在涨,厂力还很紧缺。
“要是附近有信得过的村子也想办点实业,又愁没经验没销路,咱们可以好好谈谈合作的模式嘛。”
他顿了顿,观察著曹主任的反应,见到曹主任露出感兴趣的表情,才继续道:“比如咱们提供布料和技术,他们负责缝纫加工,按件计酬,这样风险小,上手也快。”
“或者更深入点的合作,等咱们厂再大些,步子再稳些,总归有办法让大家都沾上光,一起把厂子做好,到时您去县里开会匯报,成绩也更扎实不是?”
这番话既完全顺著曹主任的思路,又不动声色地將潜在的竞爭者转化为了可能的合作伙伴或加工点,把核心的销售渠道和品牌效应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陈光明在心里已然织成了一张网,一张借官方东风扩张版图,化挑战为助力的无形之网。
他只等曹主任点头,这盘棋就活了。
曹主任听了,认真的思索起来,眼睛更亮了,用力一拍陈光明的肩膀,“好,光明,就数你小子脑子活络,这个合作模式的想法好,具体怎么操作,你儘快拿个方案出来,我大力支持,咱们乡里开个协调会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