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平忙不迭地帮忙,小心称量每样东西。
村民们则相互討论哪样更值钱。
有人还提出用鸡蛋换纽扣,陈光明还多送了一个。
交易渐渐活跃起来,有位妇人抱著几个刚编好的竹篮走过来,说想用竹林换点盐。
陈光明笑著说:“竹篮看著不错,这一小袋盐换怎么样?”
妇人想了想,说:“成,就这么定了。”
交易过程像流水一样顺畅又自然,每个人都在用自己手头的物品交换自己所需的小商品。
村民们开始主动介绍自家的特產,陈光明则耐心解释价格与质量,不急不慢,没有一点强买强卖的意思。
不知不觉间,一筐筐日用品被分发出去,而他们收穫回来的蜂蜜、乾果、蘑菇等山珍也装满了箩筐。
其他人的收穫也很大。
本身这片梯田周围就聚集了大量的村民。
还有一些村民听了消息赶过来,纷纷交换需要的东西,六个人被村民们围著,就像是一个小型集市。
临近中午时分,交易才告一段落,大家都很满意。
村长笑眯眯道:“以后常来啊,我们这虽然偏,但东西实在,你们需要什么儘管说,
我们也乐意帮忙。”
“行。”
“过段时间我们就过来。”
陈光明笑道。
隨后,他们挑著东西继续沿著山路走。
这周围还有两个村子,他打算都走一遍。
“往前再走一段,我们就能到下一个村子了。”陈光明指了指前方较宽的一片开阔地。
前世的记忆渐渐跟眼前的场景对上號了。
眾人点头,精神抖擞地跟上。
来到第二个村落时,这里的村民更为淳朴,但同样带著警惕,堵在村口根本就不让陌生人进村子。
不过,陈光明也没打算进村。
挑货郎响器为號,过村不扰是规矩。
陈光明依旧平静的上前谈话,举手示意,“我们带了些东西来,箩筐里都是日用品和小商品。”
村民们见了对视一眼。
陈光明连忙把东西都讲了一遍。
“这价格好便宜啊。”
“是啊,价格比小五那里便宜的多。”
“对,而且东西也齐,这些东西小五根本买不到。”
村民们忍不住议论纷纷。
陈光明见村民们的敌意消散了很多,不赶他们走了,连忙把盐、酱油、纽扣、绣针等小商品摆出来。
这些小商品的价格不高,但对这些深山里的百姓来说,却是难得的便利,没有人看了能不动心。
果然,马上就有村民忍不住上前问价格。
陈光明连忙把价格都报了,也说了能有山珍等东西换,把交换比例等东西全都说了一遍,跟之前村一样。
村民很容易就接受了。